|
資料圖:伊朗空軍裝備的美制F-14A戰鬥機。 |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香港《大公報》30日刊文說,正因為美國的戰略路徑極其寬泛,因此,不論輿論怎樣鼓弄美伊開戰“箭在弦上”,不僅不能夠隨風起舞,而且更應該深切關注與此有關聯的其它路向。不妨認為,雖然世人無法知悉美國準備搞垮的對象究竟是誰,但提前防範或修棧道或渡陳倉之難料結局,實際上應該成為中俄雙方所無從規避的現實考驗。
美伊叫板似乎正在向深水區演進。伊朗核問題不僅至今未解,而且其博弈議題又開始向涉及全球經濟命脈的能源領域推演。事實上,歐盟國家已接受了禁止進口伊朗石油的決定,雖然伊朗隨即也作出了“不再向歐盟國家出售石油”之缺乏力度的反應。筆者並不認為伊朗所曾發出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威脅會最終付諸落實,但原本脆弱的全球經濟會否因此而遭遇新風暴,則已然是世人關注的重點。且不說伊朗經濟會否因為新制裁而面臨“滅頂之災”,單以奧巴馬致信哈梅內伊以對其發出不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之鄭重警告,以及伊朗隨即對同樣為富油區的海灣國家所發出的嚴詞恫嚇,則似乎已有“山雨欲來”的運行趨向。
伊核是問題之一
美伊雙方本身就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而它們的相互叫板卻如此激烈,這是合乎邏輯的正常現象嗎?不錯,不能允許“邪惡軸心”國家擁有核武器是西方國家的一致立場,但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卻被最終結果證明是錯誤的啊!伊朗宣稱自己的核計劃是基於和平目的。坦率地說,伊朗可能的核武計劃雖然威脅以色列,但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不也同樣夜不能寐嗎?緣何只有美以宣揚開戰而同樣受威脅的其它國家卻相對謹慎呢?這其中的深層意涵究竟是關注伊朗的核計劃還是另有其它更複雜思考呢?
毫無疑問,不論是通過內部騷亂,還是通過軍事打擊的外力行動,總之,只要能將有核意向國家弄垮,都是西方國家的基本意願。事實上,將制裁領域向金融和石油出口方面推進,亦是西方國家所著力開展的行動,雖然該行動會使某些歐洲國家的經濟狀況受損。然而,如果伊朗政權並沒有因為多種制裁而出現崩潰跡象,是否意味著美以的軍事行動就將不可避免呢?在筆者看來,局面或許會向超越尋常認知的層面演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