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評論稱中美兩軍關係是風向標也是風本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3 08:20:31  


7月11日,陳炳德將軍迎接馬倫上將。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文章,中美軍方最高將領11日在北京會晤,在中美很龐大的關係體系中,兩支軍隊的角色最敏感也最難拿捏。可以想象兩國軍人在研究對付對方方面下了多麼大功夫,那些最壞的設想哪怕有百分之一發生,都是整個亞太地區的巨大災難。

  然而避免這些“最壞情況”發生,是兩國軍事決策者以及軍隊對各自國家的更高忠誠,也是人類社會從大國零和政治向共贏政治實現過渡的一個關鍵環節。

  無論中美兩國輿論對對方國家存有多少猜忌和警惕,都必須看到,兩國潛在的敵意仍屬於預防性的,兩國當前都形不成通過軍事競爭迫使對方做戰略屈服的決斷。至少目前,“帶著問題和平相處”是兩國社會的主流願望,這種互望心態與以往的競爭大國相比,已堪稱是寬鬆的。

  中美非敵非友的這種特殊狀態,被有些人看成大國“虛假友好”的曇花一現,他們預言,中美最終走向對抗甚至攤牌無可避免,兩國將軍們互相參訪對方的軍事設施起不到增加互信的作用,聯合演習的作用和兩國軍人打一場籃球賽差不多。

  當然了,中美關係的變數無窮多,一些危機的發生往往在兩國軍隊的控制能力之外。兩國經濟競爭、意識形態摩擦都可能轉化成兩國安全上的敵意,中國與周邊的摩擦,美國在中國周邊的挑唆,也可能失控成為中美之間的正面碰撞。

  然而如果中美軍隊出一個直接摩擦,它對兩國關係的破壞力,是其他事件無法比擬的。2001年中美戰機相撞,幾乎點燃了兩國社會。10年前中美的經濟差距比現在大得多,加之很快有“9.11”衝淡了中美之爭,如果那件事發生在今天,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比2001年更難邁過那道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