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航母裝AK1030艦炮 威力超密集陣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06:32


瓦良格航母裝備的新近防炮。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東方網消息:據美國環球戰略網報道,在過去幾個月裡,中國新航母——“施琅”號(前“瓦良格”號)所有艦載武器顯然已安裝完畢。中國政府也公開承認了“施琅”號的存在。同時,多張非官方照片出現,照片顯示該航母已安裝的兩個主要武器系統。航母的兩側,船首(接近船首或航母前部)為FL-3000N安裝了18單元導彈發射裝置。船尾(船的後部)也安裝了一個FL-3000N系統,其後裝有一門AK-1030艦炮。該航母中部可能還另外裝有4個火炮或導彈系統,兩側各裝有2個。但是,至今無人拍到這些較為清晰的照片。

  AK-1030近防反導艦炮是老式AK-730(7筒)與AK-630(6筒)艦炮的升級版,均可發射30mm炮彈攔截來襲導彈。FL-3000N類似於美國的“拉姆”(RAM)反導導彈系統,不同之處在於,“拉姆”採用18聯裝導彈發射裝置,而中國則採用24聯導彈發射裝置,精度相對較低。

  FL-3000N是3年前才推出的,使用的導彈比“拉姆”系統要小。FL-3000N導彈長2米,最大射程為9000米(約為高速來襲導彈射程的一半)。該導彈彈徑120毫米,現在採用的制導系統與“拉姆”類似,但是在飛行過程中不如“拉姆”靈活。

  較之火炮,導彈在近防反導中越來越受青睞。因此,在過去10年裡,美國海軍“密集陣”(Phalanx)20mm速射炮系統越來越多的被“海拉姆”所取代。有意思的是,“海拉姆”是以“密集陣”系統為基礎的,只不過把20毫米火炮換成11聯裝的廂式“拉姆”(RIM-116“滾體”)導彈。“密集陣”系統是在70年代研製,1977年部署(與俄羅斯最初的AK-630部署時間相近)。

  “拉姆”系統是在80年代研製的,但直到1993年才部署。“拉姆”導彈射程為7.5千米,比“密集陣”2-3千米的射程要遠,最初設計是想運用航母的火控系統。另一方面,“密集陣”擁有自身的雷達與火控系統,一旦打開,將會射向任何來襲的導彈。最新版的AK-630/730/1030系統採用同樣的方式。這是必需的,因為有些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超過500米/秒。“海拉姆”的攔截時間更充裕,並且能夠在離艦更遠的地方將來襲導彈擊落。這點很重要,因為如果來襲導彈是高速大型反艦導彈(俄羅斯偏愛這種導彈並將其賣給別的國家)。“海拉姆”有11枚待發導彈,所以可以同時攔截多個目標,“密集陣”卻不具備這種功能。10筒的1030系統比“密集陣”威力更大,30mm炮彈射程有4-5千米。

  “拉姆”導彈直徑為127mm,長3米(9.3英尺),重73.6千克(162磅)。終端制導系統為紅外線自導系統。基本上,它採用與“響尾蛇”空空導彈相同的火箭發動機,以及“毒刺”(Stinger)肩扛防空導彈的制導系統。“海拉姆”導彈每枚造價約45萬美元,大約比FL-3000N導彈高出至少50%。“海拉姆”旨在保護一般不具備防禦能力或至少為安裝戰鬥雷達與火控系統的戰鬥支援艦。美軍瀕海戰鬥艦(LCS)也將安裝“海拉姆”系統。

  “施琅”/“瓦良格”號航母是俄羅斯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建造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二號艦。“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最初設計為一款90000噸的核動力航母,類似於美國航母(裝有蒸汽彈射器)。因為成本過高以及面臨諸多技術瓶頸,最終縮減計劃,將排水量降低至65000噸,未安裝蒸汽彈射器的航母,採用滑越式起飛甲板。雖然並不是核動力航母,“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依然很強大。該航母總長323米,通常載有12架蘇-27戰機的艦載型(即Su-33戰機),14架Ka-27PL反潛直升機,2架電子戰直升機與2架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不過,該航母原計劃正常載有36架Su-33戰機與16架直升機。該航母裝載航空燃料2500噸,可為500至lOOO架次的飛機和直升機提供燃料。設計乘員2500人(滿載時,乘員人數可以達到3000)。日前,世界上現存該級別航母僅有兩艘;首艦即俄羅斯海軍裝備的”庫茲涅佐夫“號,二號艦即為中國正在續建的”瓦良格“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