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絡劇:自娛自樂還是引領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5 09:44:11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福建日報》報道,土得掉渣的校服、邁克爾.傑克遜的舞蹈、“花仙子”、破吉他……2010年下半年,集合了諸多懷舊元素的網絡劇《老男孩》瞬間火遍網絡。在感嘆“看一次哭一次”的同時,網絡劇“非專業製作”“人人皆是導演”的草根特色,使得網民高呼看到了“中國影視劇的春天”。網絡劇,是自娛自樂還是引領中國影視文化的“春天”?

  “草根情懷”——網絡劇的前世今生

  “夢想這東西和經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更顯珍貴。”自2010年10月28日上線後,《老男孩》片尾的這句話與片中無處不在的懷舊元素瞬間擊中了無數網民的“淚穴”。截至目前,包括《老男孩》在內的“11度青春系列電影”僅在優酷一家網站的點播數量就已經超過8735萬次,眾多網民將《老男孩》奉為經典,反覆品味。

  4月21日,《老男孩》的作者“筷子兄弟”的全新作品《贏家》再次登上網絡平台,此前播出的短短30秒的預告片一經曝光便獲得超過30萬人次的關注。業內一般將2008年在網上首播的《Y.E.A.H》看做中國網絡劇的開篇之作。這部網絡劇採取了由觀眾決定劇情發展的互動模式,在網絡試水成功後轉在鳳凰衛視播出。

  “我印象中國內互聯網上最早、最有影響力的網絡劇應該是當年從網絡一直紅到現實社會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筷子兄弟”之一的王太利認為,網絡劇是指“自制的、盈利模式只是靠廣告植入、只能在互聯網上播放的影視劇”。北京東方恒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策劃總監王樂慷認為,國家加大打擊網絡盜版力度,各大視頻網站不得不忍痛删掉擁躉眾多的美劇、日劇,加上網站購買電影電視劇版權費用飛漲,使得 “網民自制上傳的視頻讓網站看到了發展的曙光”。

  “無論是審美還是審醜、諷刺還是溫情,互聯網的特性決定了網絡劇更多的是關注草根階層的喜怒哀樂。同時,來自草根的從業人員也保證了網絡劇的情感、細節更加貼近生活,更能贏得草根階層的共鳴。”職業編劇王佩晨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