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一新:從利比亞看美國介入新原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1 08:19:38  


奧巴馬這次用兵利比亞相當低調,一方面是考慮美國國力不足,已不再有能力同時應付兩場戰爭。(新華社圖片)
  中評社台北3月21日電/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評析美國介入利比亞衝突的新模式。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西方盟國對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終於開打,讓人好奇的是,一向對解決國際衝突都起帶頭作用的美國,這次竟讓法國主導利比亞戰事,也似乎成了新模式。也許美國這次介入利比亞衝突的模式未必適用於所有海外衝突,但卻具有為美國介入國際危機設定新原則的作用。

  今後,美國介入海外危機的最重要原則是,不在非重大利益的地區或國家用兵。1991~1992年間,美國介入索馬里的內戰,結果差點脫不了身。2003年,美國以反恐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攻打伊拉克,一直到2010年美軍撤出,伊拉克仍未完全擺脫游擊隊與恐怖份子的糾纏。2010年美國增兵阿富汗後,不要說美國現階段不可能抽調兵力移師利比亞,就是美國游刃有餘,也不可能重蹈覆轍。 

  基於反恐的理由,伊拉克或阿富汗猶可說是美國重大利益的國家,但利比亞絕不是。這也正是奧巴馬總統或是希拉里國務卿堅持絕不派遣地面部隊馳援利比亞反政府軍的主要原因。 

  能不帶頭就不帶頭

  另一重大原則就是能夠不帶頭的,美國就不帶頭,而將主導權讓給其他國家。兩次波灣戰爭都由美國帶頭開打,1991年老布什總統攻打伊拉克時,還有法、英、德、日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有軍出軍,有錢出錢,或至少搖旗吶喊,撐個場面。2003年小布什總統發動攻伊戰爭時,就和法國鬧得非常不愉快,美國國會議員甚至氣得還把國會山莊餐廳的法式薯條(French Fries),改名為自由薯條(Freedom Fries)。

  這次,法國率先承認利比亞反對派臨時政府,美國雖然不很高興,但卻未說什麼。此外,美國特別禮讓法國總統沙柯吉擔任巴黎緊急高峰會的主席,並派希拉里助陣,算是給足了法國面子。不僅如此,連用兵利比亞都讓法國空軍先行展開行動,美國海空軍才緊隨驥尾,絕不與法國搶功。這當然有助於美法關係的改善。

  未來美國介入海外衝突的另一重要原則就是儘量爭取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授權動武的決議案,或是至少也要取得像這次安理會通過的“第1973號決議案”一樣,授權西方盟國阻止政府軍血腥鎮壓反政府的陣營,並在利比亞領空劃設“禁航區”。有了這項決議案,北約盟國才可以堂而皇之地派遣海空軍參戰,這樣美國就不致被批評為“單邊主義”。當然,奧巴馬政府最希望沙特阿拉伯、約旦、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東國家也能共襄盛舉,以免激起中東地區基本教義派反彈。

  因此,不論是奧巴馬或是希拉里,言必稱聯合國,或是尊重盟國意見,表示美國絕無他意,僅是協助盟國解利比亞人民於倒懸。

  當奧巴馬與希拉里警告利比亞強人卡扎菲,立刻遵照聯合國安理會“第1973號決議案”停止對人民的屠殺時,否則美國將展現全球獨一無二的軍事實力逼他就範。事實上,不用他們說,大家也心知肚明,美國才是利比亞戰事的幕後老大。不過,美國這次轉了性,願禮讓盟國,也算難能可貴了。
 
  當然,奧巴馬這次用兵利比亞相當低調,一方面是考慮美國國力不足,已不再有能力同時應付兩場戰爭。另一方面,要尋求連任,就不能在利比亞打一場不必要的戰爭,特別是地面戰,否則戰爭拖垮美國經濟,就會和老布什一樣贏了戰爭輸了選舉。 


    相關專題: 阿拉伯世界風雲突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