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媒:日本人再獲諾貝爾獎令人喜憂參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1 20:36:17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日本共同社分析文章指出,兩名日本人今年贏得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這一殊榮。在亞洲,日本幾乎唯一一個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者輩出的國家。政治不穩定、經濟停滯、亞運會上獎牌數量遠不及中國和韓國……在此形勢下,日本人因獲得諾貝爾獎而感到自豪的情況還會持續多久?在為獲獎而喜悅的同時,相關人士難掩心中的擔憂。
  
  ▽明星

  “研究者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就會成為大眾議論的對象。在科學技術領域,我們需要像這樣能夠吸引年輕人的超級明星。”日本綜合科學技術會議成員、東京工業大學前校長相澤益男如是闡述北海道大學教授鈴木章與美國普渡大學特別教授根岸英一的獲獎意義。

  日本在諾貝爾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領域的3個獎項中共有15人獲獎。據文部科學省統計,該數字為世界第6。從2001後日本獲獎者為9人,僅次於38人的美國。中國和韓國雖然在國際社會中影響日益增大,但還沒有人在自然科學方面獲得諾貝爾獎,日本在亞洲當仁不讓地佔據著頭把交椅。

  ▽戰略

  由於鈴木和根岸的此次獲獎,北海道大學觸媒化學研究中心從2005年開始每年在秋季舉行的學術論壇也受到了關注。日本的研究者通過這個論壇向歐美國家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包括專攻本次獲獎理由的偶聯反應的鈴木、根岸在內,數位特別研究員都多次出席了該論壇。2008年,他們在諾貝爾獎的故鄉斯特哥爾摩向人們展示了研究成果。

  為了讓文化迥異的歐美也能夠正確評價日本人的研究成果,日本人主動走向世界。由此可以窺見日後“量產”諾貝爾獲得主的“戰略”。

  ▽生命線

  “在國際競爭力中只有科學技術才是生命線” 、但“日本的競爭力排名逐年下降”。綜合科學技術會議的最近資料流露出了這種危機感。與飛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國家相比,日本的頹勢日益明顯。在瑞士國際經營開發研究所公佈的國際競爭力排名中,20年前曾獨佔鰲頭的日本如今已跌至第27位,排在新加坡、台灣以及韓國之後。

  中國正在崛起,其論文數量在2007年超過了日本,2006年博士學位的獲得人數幾乎是日本的3倍。

  相澤表示:“中韓的年輕人正不斷地在世界各地發起挑戰。”日本則正陷於少子高齡化和人口減少的困境之中。人口中比率相對減少的年輕人如果繼續內向下去,日本的未來又會如何?相澤說:“兩人的獲獎再一次讓日本人意識到了走向世界的重要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