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俄聯合反導:一場同床異夢的政治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2 08:36:11  


THAAD系統具有一定的機動能力,是目前世界唯一一種同時具備大氣層內外攔截能力的反導系統。它與標准3一起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保護。
 
  實質上是對付俄羅斯洲際導彈

  毫無疑問,面對導彈技術落後的伊朗,性能強大的GBI可以實現有效的攔截,伊朗當時尚無中遠程導彈,更不要說射程覆蓋美國的洲際導彈。儘管美國辯稱東歐反導是針對伊朗,美國彈道導彈防禦局(MDA)甚至特意發布報告,指出東歐部署的2級版GBI無力攔截俄羅斯的洲際導彈,但這一說法受到廣泛質疑。即使美國MIT大學的Postol教授,分析後也指出MDA的攔截模型中故意調低了2級GBI的速度並提高了俄羅斯洲際導彈的速度,實際上2級GBI速度可到7.7千米/秒以上,仍可有效攔截俄羅斯射向美國的洲際導彈。

  中國國內學者吳日強建模分析後也得出這一結論,不過他的研究指出波蘭部署的2級GBI攔截俄羅斯的洲際導彈,攔截點和美國阿拉斯加部署的GBI相距很近,東歐部署並沒有增加反導層次。GBI部署在東歐還是阿拉斯加,效果基本一致,但如果美國部署具備高加速性能的KEI,則會實現對俄羅斯洲際導彈的分層攔截。

  東歐反導計劃的GBI攔截彈對俄羅斯的洲際導彈構成了威脅,但卻是以防禦伊朗為名義部署的,頗有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意圖。其實這一幕並不陌生,美國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哨兵系統,號稱針對紅色中國未來的洲際導彈威脅,自稱有限的洲際導彈防禦。可是中國直到30年後才開始裝備射程覆蓋美國的洲際導彈,而美國數年後新當選的尼克松就將哨兵系統改名為衛兵系統,試圖全面防禦蘇聯核導彈威脅,利用技術優勢展開反導競賽,最終迫使蘇聯簽訂了反導條約。

  俄羅斯的憤怒與無奈

  俄羅斯最初的激烈反應

  歐洲部署2級GBI削弱了俄羅斯的核打擊力量。以史為鑒,美國溫水煮青蛙,建成後加大規模或是提高質量的可能性很高,俄羅斯的強烈反應就在意料之中。俄羅斯認為東歐反導系統進一步削弱了自身洲際導彈對美國的打擊能力,可能導致半個世紀以來維持戰略平衡的”確保相會毀滅”(MAD)戰略失效,這並不是杞人憂天。

  2006年美國學者Lieber在《The End of MAD》一文中指出美國發展中的反導系統可以抵消俄羅斯和中國的二次反擊力量,使MAD戰略失效。文中指出雖然美國反導系統遠不足於防禦俄羅斯先發制人的核攻擊,但冷戰結束後美國核力量和常規力量打擊能力大幅進步,美國第一擊後殘餘的俄羅斯核導彈已經難以突破美國反導系統,這意味著確保相會毀滅的根基不複存在。文中還指出如果美國獲得壓倒性的核優勢,將誘使美國發動單邊軍事行動以至先發制人的核攻擊,增加戰爭甚至全面核戰的危險。

  俄羅斯對東歐反導計劃做出了強烈反應,本來此前在和北約商談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的合作事項,在美國提出部署東歐反導系統後合作暫停。它還聲稱可能在加裡寧格勒部署核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對抗美國部署在東歐的反導系統。為了增強反對部署歐洲反導系統的輿論,俄羅斯還宣布可能退出中導條約,重新部署核中程導彈,將支持美國部署反導系統的國家納入打擊範圍。此外俄國也加快新一代白楊M和布拉瓦洲際導彈的開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