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作家為何失去了批判的勇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5 12:31:01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北京晨報》報道,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大多是類型文學,它們的社會性大於文學性,追求的是實用功能,自然談不上批判。

  今年的“人民文學獎”,慕容雪村獲得“特別行動獎”,在頒獎禮上,慕容雪村說:“中國作家失去了批判的勇氣”。

  此前,慕容雪村根據自己臥底傳銷團夥的經歷寫成的非虛構長篇小說《中國少了一味藥》在《人民文學》推出,慕容雪村認為這個“特別行動獎”是嘉獎他的勇氣。他說:“我對此十分慚愧,因為我並不勇敢,一個作家真正的勇敢並不是與什麼傳銷團夥周旋,而是在大眾沉默之時,在真相不能言說之時,坦然而磊落地走進人群中,講出他本應講的話。”

  仍有作家在批判現實

  對於慕容雪村的說法,記者採訪了幾位評論家和作家,他們都表示確有類似的情況,但並不是所有的作家都如此。

  著名評論家白燁說:“說中國作家失去了批判的勇氣,這是一種全程性的、籠統的說法,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值得質疑的。作協有8000會員作家,各地方有5萬作家,還有90萬網絡作家,這種說法顯然不能囊括全部的作家。當然作家的語言本身有自己的特點,這很正常。而且一些作家和現實社會的關係確實過於甜蜜,這也是事實,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沒有好的批判現實的作品以及批判現實的作家。”

  作家春樹則認為,並非沒有批判現實的,目前市場上至少還有很多反映現實的作品,不過這些作品可能並不受市場的歡迎。她說:“有一部分作家真的是失去了批判精神,而且他們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也不小,所以可能給人一種感覺是沒有了批判的作家,其實不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