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受冷戰結束對中國周邊事態發展的影響,中國沒必要再像過去一樣維持如此大規模的陸軍部隊。這種情況,再加之中國對海上交通線的日漸強調,正在對中國的軍事構成戰略觀產生影響。中國社會科學家曾指出,中國正從大陸國家向海上國家轉化,而英國海權理論家傑弗里.提爾也表示,冷戰後發展對中國的整體影響就是“中國考量日益側重於海洋,而非大陸。”
最後,文章稱,中國的戰略考量還受冷戰後美國主導的戰爭的影響。1991年海灣戰爭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場戰爭,因為它清楚的證明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常規軍力的巨大發展。數十年來,西方國家一直堅持稱核武器是應對蘇聯常規軍力數量優勢的安全保證,但海灣戰爭卻說明了事情已有所改變——士兵訓練有素,軍備先進精良,西方國家現在已經占據了常規軍事優勢。
文章指出,中國主要從1991年海灣戰爭中汲取了兩個經驗教訓:其一,此次戰爭突出了先進的美國軍事能力可擊敗一個國家,這刺激中國打造一支更加先進、有能力的解放軍部隊。而美國隨後於1996年夏在巴爾幹半島、1999年在科索沃、2001至2002年在阿富汗、2003年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對高先進軍事力量的運用,則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領導人軍事現代化的追求。其二,此次戰爭還說明,在常規戰爭中,潛在對手無法對美國構成挑戰,因而必須採用針對美國弱點的“不對稱”途徑,例如美軍對信息技術和衛星的依賴。
解放軍購買大批裝備積極構建反介入戰力
文章稱,為在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中阻止或延遲美軍航母戰鬥群的行動,解放軍近年來購買了大批新型武器裝備,包括8艘潛艇、16艘護衛艦以及8艘驅逐艦,並且還將在2015年左右研製出一款專門應對美軍航母的中程反艦巡航導彈;所有這些系統將賦予解放軍在距離本國海岸更遠的地方開展攻擊的能力。
文章稱,從過去幾年中國的軍事及安全行動中,可以看到中國戰略前景的組成要素。為阻止台灣尋求獨立,中國當前正在構建“近海防禦戰略”,該戰略包括直接攻擊台灣以及阻止美國幫助台灣兩部分。在發動直接攻擊方面,中國已經在毗鄰台灣的大陸地區廣泛部署了常規短程彈道導彈。現在,中國大陸針對台灣地區部署的短程彈道導彈已經超過了1300枚,而且據信北京政府正在對其中一些導彈進行升級——為其配備全球定位制導系統,將它們轉變為精密的彈道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