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媒:中國護航並不能使其成為真正遠洋國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8 09:39:15  


當地時間6月16日上午9時(北京時間14時),包括6艘香港商船在內的22艘中外船舶,在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廣州”艦、“微山湖”艦的伴隨護航下,開始向亞丁灣東部海域進發。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環球時報》轉載印度《我的新聞網》6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大求索 媒體關於中國迅速發展為海洋大國的報道鋪天蓋地。中國海軍的作戰信條已從“近海防禦”變為“遠洋軍事行動”。似乎為了表明這並非宣傳口號,中國艦隊在亞丁灣的打擊海盜巡邏行動已超過1年。

  百餘年前,美國海軍軍官阿爾弗烈德.馬漢研究歐洲歷史後,確立了通過運用海洋實力先後使英國和西班牙在全球獨占鰲頭的幾個關鍵原則。他在《海上力量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中稱,“沒有任何國家將變得強大,除非它是海洋強國”。如今,這本書幾乎成了所有中國海軍專業人士的“聖經”。馬漢闡述了確定一個國家能否成為海洋國家的幾個必要因素。在國土面積和港口方面,中國毫無疑問全都具備。但它不是個兩邊靠海或半島國家,其通往“遠海”的途徑受到限制,北有日本,南有菲律賓,而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均是美國盟友。東海和南海上的貿易往來相當繁忙,但並不能因此說中國像印度那樣控制著印度洋的海洋貿易;此外,中國來自海灣的能源交通要道也受到威脅。

  因此,儘管中國可能“通過”了地理考驗,仍面臨某些不利因素。至於人口規模,它可得高分,但在其國民的海洋事業特質方面乏善可陳。這並非僅限於商業船隊、水手數量抑或漁業規模,關鍵在於普通民眾和大海之間的基本關係以及其是否熱愛航海事業。與將大海視為休閑等友好資源的美歐國家不同,對中印等國而言,大海幾乎是個唯恐避之不及的敵人。沒什麼比周末點綴美歐沿海小鎮地平線的數百艘帆船和中印空空如也的海岸線更能彰顯這種差別了。

  直到領導人開始關注海洋,中國才將海洋實力視為戰略術語,並致力於獲得在“區域外”行動所需的實力。這種決心是否會被解讀為利用實力獲取國家利益仍需拭目以待。二戰時一位著名英國艦隊司令曾說“艦艇能在3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建成,但成為海洋國家或許需要幾個世紀。”“遠洋”軍事行動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向亞丁灣派遣艦艇並不能通過真正考驗。艦艇可以駛往任何地點並駐留那裡,只要有足夠燃料和給養。但令人信服的軍事行動需要完善的後勤補給線及有效指揮、控制和監測,最重要的是只有航母才能提供的空間控制能力。

  中國並不擁有這些設施。況且還缺乏足夠的友好國家提供的港口訪問行動。在補給、保養和艦艇及戰機維修方面,還需要綜合和永久性的海軍基地設施。期望一些國家心甘情願地提供他們的港口未免過於樂觀。沒有一個國家這樣對美國,中國也不太可能更輕易獲得這種待遇。在通往成為一個真正海洋國家的路上,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者普利威爾.達斯是印度東部海軍司令部前司令官,王會聰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