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空警200中型預警機已經實現大批生產,靈活部署,兼用於出口。 |
“高新工程”瞄准國際水平
至於國產中型預警機的誕生過程,國內外媒體近年來也有所披露。按照台灣《全球防衛雜誌》的說法,2001年,陝西飛機製造公司接到任務,要求在運-8C型運輸機基礎上開發特種平台,即外界所謂的“高新工程”。而與陝飛搭檔協作的預警雷達科研團隊,則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某研究所牽頭。
2003年,搭載雷達的新型預警機首飛成功。出於保密考慮,國內媒體當時的報道口徑比較含蓄——“該型號工程的研製成功……為今後在這一平台上改進改型所需性能更為優良的各種特殊用途的飛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在去年國慶閱兵上,空警-200和眾多國產戰機一道,終於在世人面前公開亮相。香港《鳳凰周刊》在分析其性能時,稱中方借鑒了瑞典“愛立眼”雷達的特點,在雷達體制上採用先進的相控陣形式,即使有30%的發射模塊失效,仍可維持基本探測功能。
耐人尋味的是,搭載“愛立眼”雷達的瑞典“薩伯2000”預警機,同樣被列入了巴基斯坦空軍的採購清單。外界依照該機的基本參數推測稱,空警-200可在距基地200公里處持續活動7到9小時。執行巡邏任務時,它通常在6000至7000米高度飛行,此時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為300至450公里,可同時跟蹤200批次以上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