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國產新型氣墊登陸艇水上測試曝光(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1 10:15:51  


國產新型氣墊登陸艇開始進行水上測試。(圖片來源:環球網)
  長期以來,我國海軍一直使用中、小型坦克登陸艦,採用直接抵灘的方式遂行登陸任務。例如海軍裝備的079型坦克登陸艦和072系列坦克登陸艦。072型坦克登陸艦是受美軍“20節登陸艦隊”計劃的影響出現的,航速從早期登陸艦的不足15節提高到20節以上。航速的提升明顯減少了登陸艦隊的航渡時間,登陸艦能與護航艦艇一起進行機動,大大提高了艦隊的協調能力。但是,072型坦克登陸艦繼續採用直接抵灘登陸的方式,不僅適宜抵灘岸段少,而且從衝擊到抵灘的全程都在岸防火力的威脅下,重裝備安全、迅速上陸的難題依然是提高中國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能力的一大障礙。

  顯然,中國海軍的主力氣墊登陸艇應該由另外一種大型艇充任。很快這個推斷就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在一次海事展覽中,江南造船廠展出了一艘大型兩栖船塢登陸艦的模型,在該模型的塢艙裡,擺放著4艘類似於LCAC的氣墊登陸艇模型。按照慣例,在一種國產裝備正式出現之前,首先會透露其模型,顯然中國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他們的美國同行在上世紀70年代末已經開始的工作。

  從外觀來看,新型氣墊登陸艇的結構布局跟美軍LCAC基本一致,可以認為其擔任的任務跟LCAC也是相當的。新型氣墊登陸艇同樣採用開放式的甲板結構,主裝載甲板兩側是機艙,駕駛艙,除駕駛艙的位置在左舷前端之外,其餘布置與LCAC完全一致。從機艙位置防水帆布的包扎方式可以看出,每側機艙安裝有兩台主機,一台通過傳動軸驅動艇尾的導管式空氣推進螺旋槳,另一台通過傳動軸驅動風扇艙裡的墊升風扇。主機的軸系與艇的縱軸平行,這意味著主機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不能採用LCAC上的橫置發動機結構以減小機艙體積。

  在細節上,新型氣墊登陸艇跟LCAC有一些不同。首先,首推力噴管的大小和安裝位置不一樣。新型氣墊登陸艇的首推力噴管直徑較小,而且回轉軸向舷外傾斜。這意味著新型氣墊登陸艇的墊升風扇風壓較高,只需要較小的噴管口徑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推力,而墊升風壓的提高,有助於改善新型氣墊登陸艇的適航性。台灣海峽是出名的風急浪高的海區,顯然新型氣墊登陸艇的性能針對海峽環境進行了優化。同時,向外傾斜的回轉軸使得首推力噴管在回轉調節時,可以更迅速的提供較大的橫傾力矩,在海況較高時能夠更好的減小橫搖、穩定艇身。

  自從1959年第一艘氣墊船試航以來,軍用氣墊船的研發和應用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不僅用於兩栖登陸,還發展到了反水雷、反潛戰等方面。但是,目前世界上的軍用氣墊船中,主要還是以氣墊登陸艇為主。隨著材料學和計算機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氣墊登陸艇的有效載荷、耐波性、操縱性和最大航速都會有進一步的提高,類似於LCAC的大型通用氣墊登陸艇將成為大國海軍裝備的主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