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刊:解放軍有望重奪“制夜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7 10:35:50  


 
  有研究解放軍戰史的學者指出,中共軍隊的夜戰傳統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已形成,在解放戰爭時期發揚光大。對於裝備平均質量較差的解放軍而言,夜戰是一個“均衡器”,能讓敵方的遠程火力難有作為,自身則可利用夜幕的掩護迅速接敵。有人說這種戰法在夜視器材大行其道的今天很難發揮作用,然而,一支軍隊在歷史上形成的傳統是很難在短時間內丟掉的,正如中國重視陸軍特別是步兵一樣,夜戰始終是解放軍的特長之一。 

  《亞太防務》就此分析稱,“很難想象解放軍的夜戰傳統會一下子消失。中央電視台近年來多次報道部隊夜訓的成果。這其中不僅有陸軍,還經常出現空軍戰機在夜間進行高強度飛行的報道。在強調制空權的現代戰場上,這樣的訓練最為必要。” 

  國產夜視器材水準不低 

  《青年參考》引述報道,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各國軍方都清楚地看到了現代化夜視器材對夜戰的巨大影響。裝備先進的微光、熱成像夜視儀的美軍一次次地將黑夜變為白晝,形成了巨大的非對稱優勢,對採用傳統夜間戰法的部隊而言是嚴重挑戰。例如,美軍坦克的熱成像瞄准器可以在夜間鎖定2000米外的伊軍坦克,而裝備老式夜間瞄准鏡的後者只能勉強看到800米開外,顯然只有挨打的份。步兵的情況也類似,當時美軍部隊已將微光夜視儀下發到班,特種部隊更是人手一套,同時期的伊拉克軍隊還得靠目視和手電筒。 

  文章指出,在1982年馬島戰爭中,英國特種兵小分隊曾借助夜視器材,乾淨利索地突襲了阿根廷後方機場。這一戰例給解放軍的觸動頗大,促使其開始多方尋求先進夜視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南疆“兩山輪戰”過程中,解放軍已開始使用微光夜視儀;中國軍工部門也刻苦攻關,儘管西方嚴密封鎖相關技術,但經過多年鑽研,國內多家企業目前已能大批量生產新型微光夜視儀和紅外熱像儀,這些裝備比進口貨重一些,耗電量大一些,但其餘性能指標並無質的差距,也因此頻繁出現在各種軍品展銷會上。毫無疑問,隨著軍費的增加,這些先進夜視器材在解放軍各部中的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