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美專家稱解放軍兩洋戰略將擊破太平洋島鏈封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7 08:55:45  


 
  如今,海洋世界的戰略心臟已經不再是北大西洋,取而代之的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隨著這些項目中至少有一個或兩個投入建設,中國將會獲得巨大的利益和便利。一旦這些東南亞海域變得不再那麼狹窄並且不再依賴於馬六甲海峽這一個戰略通道,海盜和印度海軍崛起所帶來的潛在威脅將會煙消雲散。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海軍將更希望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之間擁有多條進入通道,減輕其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成為跨越兩個海洋的大國,而不僅僅是活躍於一個海洋的大國。

  中國的“馬六甲難題”有兩個長遠解決辦法。第一個比較簡單,就是在從一個大洋進入另一個大洋時可提供後備海上路線。第二種解決辦法是更多地通過陸上交通,從中東和中亞地區獲得石油供給。這意味著通過印度洋港口運輸石油和其他能源產品,再經過公路和石油管網向北輸送到中國的“心臟”。

  外界稱中國軍方的“珠鏈”戰略就是用於印度洋。中國正在幫助巴基斯坦建設位於阿拉伯海的瓜達爾港,他們可能已經正在那裡監聽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過往船只。在斯裡蘭卡南部海岸的Hambantota,中國正在為本國船只建設一個煤炭裝卸站。在印度的對面,孟加拉灣的吉大港,中國正在建設一個集裝箱港口設施並尋求海軍船只和商業船只的進入。在緬甸,中國給予緬甸政府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支援,與此同時北京正在那裡建設並更新港口設施,並且正在興修從孟加拉灣到中國雲南省的公路、水路和油氣管網。此外,中國在孟加拉灣深處島嶼上正在運行著監視設施。這些港口距離中國的中西部城市更近。這些印度洋上的港口,有了南北向公路和鐵路的連接,將會大大有助中國內陸封閉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更具重要意義的是,中國武器出口總量的90%都是那些印度洋沿岸國家,實際上這些國家在三個方向環繞印度。

  600年後中國展現雄心

  當然,任何人都必須小心謹慎地判斷中國在這個地區的行動。負責運營瓜達爾港的並不是中國,而是新加坡港口集團。中國的觀念並不是建設設施完備的官方基地——這種做法太過明顯,中國希望採取更微妙的方式。實際上,宋朝和明朝初年——從10世紀到15世紀初,就可以看到中國當時已經接受來自印度洋沿岸國家的貢品並簽訂進入該國的條約,只是中國並沒有像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那樣,在當地建立永久基地。如今,中國需要的似乎是沿南部歐亞大陸邊緣地帶的友好國家的現代化深水港,可以被中國的戰艦和商船所利用,在這個過程中,沿印度洋海上交通線就可以建立更大的力量存在。中國的底線是對台灣地區和第一島鏈的關注,在印度洋上的利益對北京來說顯得次要一些。

  中國長期尋求在印度洋上的存在,目的是投射力量並保護自己的商業船只和能源運輸船只,中國官方大力宣傳並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已經表明了這一點。中國再次大力宣傳這位印度洋探險航海家和其傳奇人生,暗示著這些海域一直是中國影響範圍的一部分,而且中國只是回歸到自己的傳統貿易線路。實際上,令人驚訝的是中國欣然接受了派遣兩艘驅逐艦前往亞丁灣海域支援“反海盜”行動的邀請,中國將此次行動當成中國海軍正式參與國際行動的一個機會。赴亞丁灣護航行動除了讓中國的士兵不斷參與國際安全行動、走出國門並積累遠洋航行的經驗,還讓中國海軍可以光明正大地穿越整個印度洋,實地搜集大量相關情報以備不時之需。

  短期內,中國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台灣問題和第一島鏈上,而印度洋問題處在他們關注點的外圍。因此,在幾年和幾十年中,印度洋將會有助於凸顯中國是否會成為一個軍事大國,或者依然保持現在的地位,做一個太平洋上的地區大國。未來可能發生的一種情況是,中國商業船隊和海軍艦隊以某種方式,從非洲海岸出發,一路經過印度洋和太平洋,最後達到朝鮮半島——隱蔽而又有效,所有亞洲海域都在溫帶和熱帶圈內,因而保護了中國的經濟利益和全球海洋體系。在這一想定中,印度、韓國和日本可能都會增加自己潛艇和其他戰艦數量,在這片“非洲-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活動。這些背景因素可能會令擁有世界最龐大的海軍和海岸警衛力量的美國仍舊保持其霸主地位,不過其他世界級海軍力量與美國海軍之間的差距將會比現在越來越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