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媒稱蘇-27停飛不會殃及中國空軍戰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3 15:12:01  


 
  事故頻頻緣於保障不利

  不過報道也強調,俄軍停飛蘇-27,對中國空軍的影響不應被過分誇大,這首先是因為蘇-27戰鬥機的技術已非常成熟,所用的AL-31發動機雖稱不上完美,但仍是一款靠得住的動力系統。以往,各國空軍不乏因發動機設計缺陷導致大面積停飛的情況,但這種現象不會出現在AL-31上,畢竟它已有20多年的使用經驗。

  還有觀點認為,俄軍戰機墜毀事故頻發,主要是自身維護不到位所致。從去年以來,俄空軍所有主力機型幾乎都摔了一遍,從蘇-27到伊爾-76運輸機無一幸免,但別國使用的類似機型並未停飛,這說明俄空軍自己的後勤保障工作不利,發生意外屬咎由自取。

  更重要的是,俄軍現役的蘇-27多為蘇聯時期製造,服役期平均為20年,戰備狀況自然令人擔憂。反觀中國裝備的蘇-27、蘇-30以及進口的AL-31發動機,生產時間相對較晚,再加上維護經費充足,不至於受到俄軍事故的影響。此外,中國具有相當的技術自主能力,特別是國產“太行”系列發動機已進入裝機服役階段,取代所有本國戰機上的俄制發動機只是時間問題。

  俄航空工業積重難返?

  分析指出,俄軍蘇-27機群停飛,再度暴露出俄空軍與俄羅斯航空工業的尷尬。近段時間,俄空軍內部深化改革的聲音很大,空軍司令澤林反覆強調要裝備第五代戰鬥機,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空軍各型現役飛機正排著隊等待“體檢”。

  更糟糕的是,購買俄制戰機的國家對俄航空工業部門也是滿腹怨氣。去年,馬來西亞空軍聲稱因維護費用過高,準備淘汰現役的俄制米格-29戰機,阿爾及利亞幹脆把訂購的數十架米格-29退貨,俄航空企業不得不將這批飛機硬塞給本國空軍使用。正如俄軍事專家馬基延科所言:“俄軍用航空工業積重難返,即便第五代戰鬥機成功首飛,也不能挽救其衰敗的命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