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21世紀中葉的中國,美國智庫的各種預測層出不窮。美國《全球主義者》曾列出未來幾十年後“中國的猜想”:如“人民幣成為美元、歐元之外又一個世界貿易主要貨幣和儲備貨幣”;“中國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經濟體,而美國則繼續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中國和美國可能將在月球建立可持續性存在”;以及“中國成功故事的吸引力將對美國構成挑戰”。不久前,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福格爾在《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文章預測,按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2040年中國GDP將達到123萬億美元。這一規模相當於全球GDP的40%,遠超過美國GDP占全球的14%。這些預測更是吸引世界媒體的目光。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吳心伯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總的來說,美國智庫主流意見認為中國將會越來越強大,也有的在唱衰中國,預言中國在未來5到10年內會有一個坎,難以逾越。
在華盛頓,預測由此帶來的安全問題更受重視。在有關中國研究的智庫中,3年前成立的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備受關注。其創辦人中一位是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另一位是負責國防部全球政策制定的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薛瑞福對《環球時報》透露說,CNAS首先提出“自然資源安全”問題研究,包括能源、水及土地等資源安全問題,“引領非傳統安全挑戰領域的最前沿”。該中心1月底將出台“世界大國———主要是中美———如何在公海、太空及網絡等‘公共共享空間’和平共處”的報告,可能引起各界的新興趣。
凱利認為,在研究國際政治的智庫中,歐洲智庫更多關注“過去時”,而在預測未來方面,美國的智庫更勝一籌。這主要是因為歐洲智庫“純學術”的色彩更濃,有時甚至接近於“政治歷史學”研究;而美國智庫“功利性”很強,其研究成果多被美國政府所采納。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也與美國智庫的預測性研究有關。凱利非常肯定地說,美國智庫目前對中國2049年的預測,是與美國政府的關心緊密聯繫的,其研究成果必將會被現在及以後的美國政府所采納。
“預測一個國家未來有風險,卻很必要”
美國現在對中國未來的研究和當年對蘇聯的研究類似。冷戰時期美國智庫投入絕大部分精力和財力研究蘇聯,但美國知名的蘇聯問題專家理查德-派普斯在《外交》雜誌上曾撰文說,“(美國)從未花過這麼多錢去研究一個國家(蘇聯),從未有如此多的學者和政府內的專家去考察一個國家的每一個方面。但當(蘇聯的)最終時刻到來時,我們的專家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