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抗衡“北斗” 美專家疾呼:GPS系統急需升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0 10:21:31  


1月17日零時12分,中國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三顆“北鬥”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青年參考》報道,北京時間1月17日零時1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前兩顆分別發射於2007年4月和2009年4月。這標誌著我國自行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針對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的發展,美國航天專家則建議美方盡快升級GPS(全球定位系統),以確保其在衛星導航領域的絕對優勢。

  近年來我國在衛星導航應用領域發展迅速,車載GPS已走入了千家萬戶。不過,必須強調的是,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絕大多數應用是建立在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基礎上。美國一旦關閉對我國的GPS應用,後果將不堪設想。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擁有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太空計劃透明

  在發射的前兩天(1月15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對外發布消息,稱於近日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就在同一天,為推動公眾更多了解“北斗”導航衛星在研製、發射、運行、應用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及相關信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官方網站(www.beidou.gov.cn)正式開通。

  據該網站介紹,按預定計劃,在2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在軌衛星向用戶發布標準時間信息)等能力;到2020年,將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我國政府就提前公布了大量信息,國內媒體也進行了充分報道,當時連許多美國人都對中國政府在載人航天政策上的透明度感到驚訝。今年1月11日,新華社報道在我國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隨後國內許多媒體和專家也對該試驗進行了充分解讀。

  聯繫到近些年我國在太空領域的這些新進展,無論在載人航天領域還是反導試驗領域,人們都會看到我國的太空計劃有著很高的透明度,這就從事實上推翻了不少國外研究機構和個人指責中國“太空計劃不透明”等言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