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柔情我不懂
——對中國國防政策的誤讀
從1998年開始,中國每兩年發表一份國防白皮書,一再強調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和永遠不稱霸、反對軍備競賽的主張。這種不厭其煩的耐心,並未改變國際上此起彼伏、新版迭出的“中國軍事威脅論”。
“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被西方國家視為限制中國軍隊發展的“工具”。幾乎中國軍隊任何正面的發展,比如海外維和,公海護航,或者裝備新型武器,都會被一些西方媒體解讀為“中國國防政策的轉變”,炒作之風隨之驟起。
比如,美國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就充斥著對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的誤讀、懷疑甚至攻擊。可以說,美方對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的誤讀,已經不是理解上的失誤,而是故意誤導性的解讀。即使在美國政府體系之內,也有人對這種不負責任、煽動焦慮情緒的行為看不過去。美《華盛頓時報》曾報道,在對中國軍力的評估和評價上,國防部與以麥康內爾為首的情報系統就有意見分歧。麥康內爾在國會公開作證時曾經說,中國現在發展軍力的步驟是任何正常國家和政權都會採取的。
不許百姓點燈
——對中國軍費的誤讀
軍費,可以說是研究各國軍事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量化指標。它衡量的,是國家對軍事力量的投入力度。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堅持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大局,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國防投入始終保持合理適度的規模。1978~1987年,隨著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國防建設處於低投入和維持性狀態。1978~1997年,中國國防經費占GDP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的趨勢。1998~2007年,中國國防經費僅僅是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總體上仍呈下降趨勢。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李肇星曾介紹2009年中國國防預算為4806.8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的預算執行數增加624.82億元人民幣,增長率為14.9%,國防費預算占當年全國財政支出預算的6.3%,與前幾年相比所占比重仍略有下降。
然而,在一些外國研究機構看來,中國的國防經費數字有著太多的“謎團”。儘管中國已經建立了國防費報告和公布制度,但是這些公布的數字從來不入那些專家的“法眼”。要麼是引入“購買力評價”,要麼幹脆加上“隱形軍費”的概念,總之,在他們的研究中,中國的軍費要遠遠超過公布的數字。而單純的數字增長,就會被西方貼上“中國威脅論”的標簽。
應該說,隨著中國不遺餘力地進行解疑釋惑,西方對中國軍費的誤讀正在呈下降的趨勢。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相關專家認為:在軍費支出方面,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西班牙的排名都很靠前,但歐盟各國發生或挑起戰爭的概率已經非常小了。這說明,握著武器的人未必就是要發動戰爭。所以,一些人擔心中國的軍費開支狀況,確實對中國有些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