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奧巴馬對話復旦校長:真希望學學中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8 10:24:10  


復旦校長楊玉良說奧巴馬展現了隨和與親和力。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上海青年交流活動的餘韻17日仍在滬上流傳,16日主持會議的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教授17日上午接受記者專訪,暢談與奧巴馬接觸和參與活動後的感受。他認為,透過這樣的短暫交流,奧巴馬充分認識到了中國青年的能力,兩國應當加強溝通和交流,特別是要注重對各自文化的了解與理解。

  大公報報道,作為大會的主持人,楊玉良在活動開始和結束後都與奧巴馬有近距離接觸。活動開始之前,他帶著三名學生在電梯口迎接奧巴馬。在交談中,奧巴馬盛讚楊玉良和學生們的英語水平,並提出分別與他們合影,這出乎意料之舉,在楊玉良看來展現了奧巴馬的隨和與親和力。

  活動結束後,楊玉良送奧巴馬和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等乘電梯下樓,奧巴馬輕鬆地問身邊的人,自己在會場是否表現得體,奧巴馬向楊玉良指指身邊的幾個工作人員,稱他們的孩子都在學中文,他還由衷感嘆地說,“真希望和洪博培一樣學中文”。楊玉良表示,乘電梯下樓短短一分鐘,但他感受到奧巴馬對於中文和中國的重視,這應該也是奧巴馬在演講中提到將準備再派十萬人來中國學習的主要原因,此前在中國學習的美國人只有一萬多人,大大低於中國赴美留學生的數字。

  兩國交流有助加深理解

  對於奧巴馬在演講和答問時反覆推銷美國的價值觀,楊玉良認為,青年們有自己的判斷,不要以為都會全盤接受。他說,當晚活動結束後,看到網上還有不少人向奧巴馬提問,其中不乏對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行為猛烈抨擊。他相信,如果對話時間更長一點,肯定會有人提出類似更尖銳的問題,之前他是準備好現場會有激烈交鋒的,但有交鋒也正常,畢竟成長於不同的歷史文化環境中,中美雙方對於利弊判斷的標準不同,這也再次提醒中國學界,需要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讓中國文化為世界所了解和理解。

  復旦首創美國研究中心

  楊玉良透露,此前作為中美兩國的合作典範,復旦大學和耶魯大學一直有良好的合作,今後將更加注重合作研究人文學科和藝術教育,他還設想雙方能夠合作研究未來20年至30年中美關係的發展問題。他預計,中美關係應該是未來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需要兩國學者加深了解和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復旦大學的美國研究中心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專門從事美國研究的主要機構之一,也是我國高校第一個專門從事美國研究的機構。作為美國研究中心的創始者,復旦已故校長謝希德教授為中美關係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5年,謝校長以其遠見卓識和不懈努力,在內地高校中首創美國研究中心,並親任該中心主任。此後,她多次親赴美國,帶回了美國國會持續資助復旦美國研究的諾言,也帶回了美國人民的友誼。20年來,美國研究中心獲得美國國會撥款資助近1000萬美元。

  美國總統的中國緣

  2009年11月16日,“空軍一號”在首都國際機場專機坪緩緩停下,美國總統奧巴馬走出機艙,站在舷梯之上朝歡迎的人群招手致意。北京迎來了第七位在任美國總統的到訪,回溯奧巴馬的前任們,他們都留下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與北京結下不解之緣。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奧巴馬訪問中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