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取武器兼具震懾與透明意義
“國慶閱兵歷來都側重國產化、現役主戰裝備的展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學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薑廷玉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具體展示的武器通常與國家面臨的外部威脅、整體國防戰略部署有很大關係,實現機械化並向信息化邁進應是60周年國慶大閱兵武器裝備的最大特點。
據介紹,歷經10年磨礪,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正由“鋼片武器”模式向“矽片統領鋼片武器”模式推進。陸軍裝備火力壓制、裝甲突擊、野戰防空、立體機動和特種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海軍則著力建設海空一體、近海防衛作戰的裝備體系,以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新型對海攻擊飛機、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潛艇和兩栖裝甲突擊車為節點的水下、水面和空中作戰體系已經形成;制空權,對空軍作戰至關重要。空軍裝備建設進一步增強制空防空和對地攻擊能力,重點發展第三代戰鬥機、防空武器和各類精確制導彈藥,形成了作戰飛機和支援保障飛機相配套,空地結合、攻防兼備的裝備體系;“二炮”部隊則著眼於建設更加精幹有效的戰略威懾力量。
外媒認為,在過去10年的發展基礎上,60周年的檢閱將重點展示中國特色武裝力量體系的建設成果,以展現和平力量形象為主,也會適當表達威懾意義。
軍科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羅援少將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表示,國慶閱兵備受矚目,是因為它有特殊的社會功效:閱兵是向黨和人民匯報,也是一種國防教育,還能提高軍隊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更重要的是,通過閱兵向國民透明,我們的國民交稅,養著230萬軍隊,我們的錢現在落實得怎麼樣,有什麼成果,人民群眾有知情權。人民有權知道現在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到達了什麼程度。”
羅援少將還指出,舉行國慶閱兵式對外意義也很重大。“對我國仍然存有敵意的敵對勢力來說也是一種震懾,同時還有利於提高中國軍力的對外透明度,展現我軍捍衛和平的國際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