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仿制蘇27屬外行話 大型武器無專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4 12:11:10  


 
  中俄都從武器貿易中獲益

  尹卓認為,所謂“中國仿制蘇-27”的說法再次引起關注,與俄羅斯對可能失去中國這個巨大的軍機市場的擔憂有關,這也是俄羅斯官方和國防工業經不住西方記者的撩撥,最終矜持表態的重要原因。

  1990年11月,中蘇雙方達成關於購買24架蘇-27戰鬥機並繼續引進24架蘇-27戰鬥機意向的雙邊協議。1996年12月6日,俄中兩國簽訂了轉讓蘇-27戰鬥機生產許可證的協議,整個合同總額估計為25億美元。據統計,自1992年至2002年間俄羅斯向中國出口3批共76架蘇-27飛機,其中包括36架蘇-27SK單座型、40架蘇-27UBK雙座型戰鬥教練機。此後,中國轉向採購蘇-30戰鬥機,而蘇-27戰鬥機則開始由沈陽飛機製造公司自行生產。

  這是上世紀90年代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中俄交易。當時中國剛剛經歷了與美國合作改進殲-8Ⅱ型戰機計劃無果而終的挫折,購買蘇-27戰機被稱為“中國空軍歷史上第二次急速現代化的起點”。

  軍火貿易對俄羅斯的意義也不言而喻。莫斯科大學國際政治研究專家考斯科夫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一度是俄羅斯軍火的最大買主,在俄羅斯軍工企業困難時期對其輸血,使得俄羅斯在當時幾乎是停產待業狀態的軍工研製、生產企業被注入給養,得以繼續生存下來,中國是“下沉中的俄羅斯航空業的救生圈”。

  但近年來,中俄軍火貿易在雙邊關係中的地位不斷下降。據“美國之音”報道,伊賽金今年4月表示,中國從俄羅斯採購的軍火曾占過俄羅斯武器出口額的一半,但2008年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武器出口中所占份額已經下降到18%,未來將下降到15%,甚至是10%。但他同時表示,他的公司今年的第一筆武器交易合同恰好是同中國簽署的。中國向俄羅斯採購了100多台航空發動機,用來裝備在中國的殲-10型戰鬥機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