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放軍作戰開始實行新型“師-作戰群”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4 10:22:05  


中國陸軍裝甲部隊。(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蒙蒙薄霧出奇兵,靈活機動練合成。濟南軍區某師綜合訓練場上,一場實戰演練進入到決戰關頭。與以往傳統的“師—團—營”指揮作戰模式迥然不同,一種新型“師—作戰群”的小型合成化作戰編組亮相演兵場。

  火炮怒吼,戰鷹呼嘯,在空地火力支援下,多路攻擊群直插縱深。突然,“敵”左翼突現增援分隊,我縱深攻擊群遭到阻擊,戰情陡然吃緊。車載式指揮方艙內,師長胡武帥下達戰鬥指令:“第5作戰群迅速投入戰鬥,阻擊敵增援之敵;機降戰鬥群伺機在‘敵’縱深實施機降,配合前沿攻擊群戰鬥;後裝保障群迅速對裝甲營實施彈藥保障……”

  解放軍報報道,記者留意看表,短短十幾分鐘內,指令透過“敵”電磁干擾空隙,順暢到達19個“作戰群長”。與指揮方艙數裡間隔的第5作戰群迅速做出反應,群長、所屬某營營長範開意調兵遣將:“炮兵連3分鐘火力封控;偵察特戰組快速搶占險要地段進行襲攏;工兵組迅速在溝河地帶布設雷陣阻‘敵’支援;三連配屬坦克二連固守高地……”5分鐘後,該作戰群便打響了阻擊戰。

  記者經歷多次實兵演練,像範營長掌握這麼多的作戰力量,並在這麼短的時間作出戰鬥反應並不多見。這,正是該師根據未來戰爭特點創新指揮模式,實施小型合成化作戰編組帶來的新景象。走下戰場的範營長感觸良多:“我這個作戰群長雖然只是個營長,但對作戰全局的信息掌握更直接,能夠更加靈活地行使戰鬥權限。”

  “突出師級、簡化團級、加強營級。”是這種新型編組指揮模式的特點,在師作戰指揮所,記者發現以往前指和預指的功能,已經被“作戰群”代替,師基指新增設了火力協調中心等8個指揮組。“作戰群長”現身陸軍作戰新型“指揮鏈”中,使指揮層次減少,指揮跨度增大,實現了指揮決策的扁平化、網絡化、多手段。

  戰鬥仍在繼續。19個作戰群撒在十幾平方公里的山區作戰地域,但在師野戰指揮方艙的電子態勢圖上,顯示他們位置的紅色電子箭標不停移動,各“作戰群長”落實作戰命令、處置戰場情況的效果一目了然。

  集群式組合凸顯結構能力

  濟南軍區某團團長 張振

  集群式組合,是信息化戰爭背景下指揮員使用作戰力量的創新手段,是按照作戰基本單元、基本火力單元、基本戰術集團的配置,實現作戰力量規模小型化、功能多元化,使各種作戰力量化作群隊,隨任務的變化進行優化組合,形成能夠獨立作戰的戰術集群。

  按照這種凸顯結構力的法則實施作戰,指揮員就不能像過去那樣“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只會開“單一藥方”,而是要博采眾長、集合優勢,使作戰力量在質量上相互耦合、數量上相互均衡、功能上優長互補,實現最佳組合。實踐證明,作戰力量的有機組合,是力量發揮的動力源、傳播器,誰能使一切作戰力量組合為一個更能適應新的戰爭環境的整體,誰就有了制勝的鐵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