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黃河南岸第一塊浮橋橋面。 |
放眼望去,300多米寬的河面上,浪遏飛舟,浪花四濺。數十艘衝鋒舟推著錨定門橋從下游疾駛而來,到達預定位置後迅速展開錨釘作業。距離黃河渡口千餘米的下游岸灘上,載著浮橋橋面的大型機械舟車依次入水前行。
此刻,汹湧河面上軍旗飄展,衝鋒舟如蛟龍般來回穿梭,用來迷惑敵人的煙幕彈不時在水中轟然炸開,掀起10多米高的水柱。
隨著浮橋橋面從運載舟車上猛地滑到水中,身著橘紅色救生衣的官兵們嫻熟地將浮橋橋面按3個一組變成門橋單元,等待與河中橋面連接成整體浮橋。
由於前兩天持續降雨,黃河白鶴渡口水域流速達到每秒2米。河面上,汽艇頂著門橋呈兩路縱隊,井然有序地逆流駛向上游架設浮橋的位置,水面被犁出道道白色浪花,蔚為壯觀。
每個門橋上,8名士兵手持10多米長的鈎鎬分站兩邊,一名士兵手執紅綠兩色指揮旗站在橋中央,不停上下舞動旗幟,指揮浮橋安裝。官兵們從黃河兩岸向水面中央靠攏,快速作業,不到兩分鐘,兩節門橋連接完畢……
8時50分,隨著最後一節門橋在河中緊緊相扣,一條360米長的鋼鐵浮橋橫跨黃河兩岸,天塹,立即變通途!
“30分鐘完成浮橋架設,可以保障部隊快速通過黃河。”擔負架橋任務的某舟橋團團長朱寶紅說,“不過,與我們以往的訓練相比,這樣的架橋速度還不是最快的。”
這時,兩發紅色信號彈劃破天空,浮橋四周再次響起隆隆炮聲,受阻於黃河北岸的部隊蓄勢待發……
敵機”來襲我軍從容應對
正當隱蔽在黃河北岸的作戰部隊搶渡天塹時,河面上忽然炮聲四起,空中“敵機”盤旋。
“準備,防空!”朱寶紅立即通過電台指揮隱藏在附近的防空分隊應對緊急軍情。一時間,浮橋周圍水域升騰起濃濃煙霧,噴泉似的水柱織成了天然屏障。
為防止敵人過境進行衛星拍照、紅外偵察和炮火襲擊,將士們在距浮橋架設地點上下游兩公里處,設置了假渡場和預備渡場,並在架設的假橋上塗上了特種變色塗料,在架橋地域上空釋放了反射器和錫鉑條,用以干擾敵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