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海權:走和諧海洋之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1 17:54:58  


在南京下水的仿古鄭和船隊帆船。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解放軍報文章稱,海權是什麼?海權與我們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有多大相幹?這是許多國人都會提出的疑問。

  在不久前出版的《中國海權》(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5月第二版)一書中,軍事科學研究員、張世平少將以當代中國軍人特有的憂思,沿著“揭開歷史謎底,昭示生存危機,思考未來發展”的思路,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這一系列問題。那樣真摯、那樣令人震撼!

  全球化催生了中國海權問題。作者以全球視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第一次從人類社會生產的角度揭示了中國海權的歷史必然性。在世界歷史上,中國之所以先於西方國家近百年走向海洋但長時間內並沒有把海洋作為生存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因為農耕經濟使生活在長江、長城、黃山、黃河的中華民族僅依靠陸地資源就能夠自給自足。今天的中國,在全球性工業化大生產的推動下,不得不重新審視海洋。 

  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凸顯了中國海權問題。地球實質是個水球,在陸地開拓完成、太空開發任重道遠的今天,海洋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空間拓展的主要領域,它所給予人類的不僅僅是物理空間,還有豐富的物質資源;中國既是一個陸地大國、海洋大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疆域和1.8萬公里的海岸線,但與13億人口的“大分母”相比,又是一個陸地小國、海洋小國,因此中國發展前景能否樂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海洋空間的開拓和海洋資源的獲取。 

  國家海洋主權和權益面臨的現實威脅呼喚中國海權。中國古人從黃土高坡走向東海、南海,卻沒有走向大洋;歷史上的中國曾有過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但近代以來國恥家仇大多是由海上來犯之敵所造成的。自1840年至1949年的百多年間,中國先後遭受了上百次來自海上的侵略,被迫簽署的不平等條約達700多個,中國的歷史可謂一部海洋血淚史、海上恥辱史。新中國成立了,在陸地上站起來的中國並沒有同時屹立於海洋。20世紀70年代以來,海上相望的8個國家均先後向中國提出海洋主權和權益方面的要求,中國在南海205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竟有143萬平方公里被周邊幾個小國劃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作者在這裡把歷史、現實與未來緊密結合起來,從國家核心利益層面揭示了中國海權的緊迫性。 

  欲求海權的中國必須首先從思想觀念上洗心革面。歷史上的一些中國人把眼睛緊緊地鎖定在長江、長城,黃山、黃河的範圍內,他們爭取生存與發展環境的基本方法往往是拓疆墾土,臉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水、一滴血地從土坷垃中刨饃饃。新中國成立至今近60年了,國土=陸地領土=960萬平方公里,幾乎成了國人頭腦中的基本概念。很少有人知道國土中還包括海洋,中國還有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也很少有人知道公海是國際“公共財產”和“公共通道”。作者深情地提醒國人:為了子孫後代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當大步走向海洋。 

  中國海權不是霸權。作者以戰略學子特有的視角從創建和諧世界、和諧海洋的高度,提出中國海權與歷史上一些帝國海權的不同點。自古以來,戰爭脅迫是獲得海權最基本的手段。今天的中國,在創造現代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神話的同時,正以和諧海洋為旗幟,以強大的海上力量為支撐,走出一條嶄新的海權之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