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醞釀大手筆醫改華人受益多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9 09:06:47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4700萬人沒有醫保,保費年年在漲,民眾叫苦、企業叫難,美國醫療保健制度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作為奧巴馬政府當前改革的頭等要務,國會正在就此展開激烈辯論。具體方案如何,華人受益多大,有待水落石出。 

  沒有保險 華人有病不敢看

  據美國《僑報》報道,美國華人蘇女士懷孕5個月了,她的丈夫兩年前持工作簽證來美工作,公司只給她丈夫提供醫療保險,而丈夫收入不高,她不能工作,自己也買不起昂貴的商業醫療保險。

  沒有保險的蘇女士在美國生產,自己掏腰包可能要上萬美元,太貴了。她向居住的弗吉尼亞州費爾法斯縣政府咨詢能否得到幫助?對方的回答是:你是有身份的人,不能享受我們縣政府專門為沒有身份者提供的免費醫療項目,除非你已有綠卡或是公民。

  “既然免費醫療能提供給非法移民,為什麼就不管低收入的合法移民呢?”抱怨不公平的蘇女士不得已,只好在計劃懷孕前購買了每月300多美元的醫療保險,她打算等生完孩子再把這個保險取消掉,這樣她至少能省下5000美元。

  聽說奧巴馬政府要實施醫保改革,實行全民健保,蘇女士很高興,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美國人一樣,享受到基本的醫療保障。

  面臨相似困境的還有鬱先生。3年前他持工作簽證來美工作,公司也只管他本人的醫療保險,太太和女兒都沒有保險。女兒剛兩歲,正是容易生病的時候,沒有保險怎麼行?於是他為女兒購買了相對便宜的國際旅行者保險,但這種保險只管急診。兩年前,兩歲半的女兒高熱驚厥,被送進急診室。好在有國際旅行者保險,自己付了1千美元,保險公司出了4千美元。他慶幸地說:“否則我要傾家蕩產啦。”

  儘管如此,鬱先生還是很鬱悶,因為國際旅行者保險不管體檢和普通門診,小病只好自己扛著,體檢要等回國探親時去做。他不斷地囑咐女兒:“有什麼不舒服,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其實,即便女兒有個頭疼腦熱,他們何嘗願意輕易花上百美元去看醫生呢?

  鬱先生呼籲,奧巴馬的全民健保應當將工作簽證持有者的家屬納入,雖然他們是外國人,但已在美國長期居住,給美國政府納稅,應當享有基本的權益。

  府院共識 醫保現狀不可接受

  奧巴馬政府與國會領袖已形成共識:醫保不改,難以為繼。衛生部長西貝利厄斯17日說,醫保改革是奧巴馬總統目前的頭等要務。奧巴馬對國會議員說,美國醫保系統的現狀已經破損,醫保不改,家庭、企業、政府都難以為繼。他希望在8月份國會休假之前的窗口期能通過立法。

  報道指出,白宮對實行全民健保的基本思路是:控制成本,提高質量,擴大保障,保護選擇。如果你喜歡現有的醫保計劃和醫生,你可以保留;如果你沒有保險,政府將建立醫療保險交易站(exchange),讓大家一站式選擇醫保計劃,比較價格和福利,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計劃。任何保險不能拒絕原來已有疾病的人,要提供能支付得起的基本福利,包括預防和治療大病。

  奧巴馬強調,全民健保絕不是不控制成本,不提高效率,而簡單地擴大Medicare和Medicaid項目的覆蓋面。

  政府打算拿出6350億美元作為醫保改革的首付,但為了保證醫保改革不增加財政赤字,奧巴馬同時要求,10年內要減少醫保體系不必要的開支3090億美元,包括減少浪費,杜絕假冒,防止濫用等,並通過限制高收入家庭的減稅,在10年內籌集3260億美元。

  奧巴馬政府擬推廣明尼蘇達州Mayo Clinic 和俄亥俄州 Cleveland Clinic的做法,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良好的醫療質量。目前需要與國會探討建立激勵機制降低成本,報銷醫藥費制度,提高醫生工作效率,搞好疾病預防等事關醫保改革成敗的具體事宜。

  政府包辦醫保 基本沒戲

  由於醫保改革牽涉到利益重組,具體方案在利益方的博弈中變得撲朔迷離。接近國會的人士說,全民健保基本上已放棄由政府包辦的模式,而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改良。衛生部長西貝利厄斯17日表態,醫保改革不是另起爐灶,必須有競爭,才能降低成本。

  美華協會華府分會會長蔡德梁日前與亞裔社團僑領一起,拜訪聯邦參議員穆考斯基,探討醫保改革。據了解,國會議員現在傾向於既由政府投入擴大醫保覆蓋面,但主要還是由私營保險公司實施醫保。

  蔡德梁認為,政府主導全民健保或許能更快地降低成本,但美國通常主張自由競爭、市場調節,因此由政府主導全民健保的模式在美國可能行不通。而且美國保險業界的勢力很大,不會輕易放棄利益。

  據分析,如果由私營保險公司把持全民健保,降低醫療成本的過程將會很艱難;如果不降低成本,政府在財政赤字高企的情形下,難以長期大規模投入。

  國會兩派相持不下

  醫保制度改革成為全民共識,但該如何改?是擴大覆蓋範圍,還是增加稅收?是以政府主導,還是發揮市場機制?國會正在進行激烈的辯論和鬥爭。

  參議員肯尼迪是民主黨醫改方案的重要起草者。他在6月初公布醫療系統改革大綱,強制規定,每個美國人必須擁有醫療保險。奧巴馬2.5萬億美元醫療改革計劃的重要原則是,減少個人在醫療費中的負擔壓力,更多依賴政府支持。

  共和黨方面堅決反對。原國會預算委員會主席Douglas Holtz-Eakin在卡托研究所說:“太多民主黨人沒有意識到這將帶來新的危險,聯邦支出的繼續增加,醫療行業被納入華盛頓官僚體系,以及在‘公共計劃’立法之下,對保險公司和企業主負擔醫療費用制度的更大破壞力,使已經延續10年的政治主導下的誤導性的醫療管理機制持續下去。”

  目前醫療改革方案在國會爭論陷入僵局。17日,參議院健康、教育、勞工委員會正在評審奧巴馬總統提出的醫療改革計劃,參議院金融委員會卻表示推遲這項計劃,除非把未來10年1.6萬億美元的醫保預算猛砍到1萬億美元以下。參議員麥凱恩說:“我們怎麼能夠不計算花費便能合理地討論法案?”

  肯尼迪議案未來一周將在國會研討,已經收到來自共和黨的長達600多頁的388個修改意見。眾議院多數民主黨議員這周也將推出自己的醫改方案,預計7月4日假期後進行投票。

  非法移民無份參與

  各大智庫也紛紛獻計獻策,爭相對醫保改革發聲。

  由退休議員組成的兩黨連立政策中心17日公布報告,指出四項改革重點:為病患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和價值,促進有效競爭,增加醫療合作;通過穩定醫保市場、提供政府津貼來幫助個人和雇主負擔醫療費;支持個人責任和健康選擇,拓展預防疾病文化;發展有效、持久的醫療資金支持,平衡預算和減小醫療開支的增幅。

  具體操作上,重點投資醫療信息技術,轉變成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建立醫療服務質量測量架構,確保慢性病患者的醫療保健,建立社區健康隊,改革醫保市場,建立州與地方醫保系統的聯網互動等。

  建議提出要關注種族和文化差異,確保不同種族裔的人都能享有同等的醫療保障,並增加少數族裔在醫療領域的人數,實施患者種族信息標準收集。

  卡托研究所的政策建議極力反對政府主導型的醫療保健體系,而以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卡托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坦納說:“那些更多依賴政府控制的醫療體系,帶給民眾的是漫長的等候、醫生的拖延、有限的治療選擇和各種各樣的障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