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加坡華人結婚:老家新家喜事各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9 08:55:37  


吳偉民和陸英孜在上海舉行草坪婚禮。
林煥章為新人證婚,不只是服務社會,也讓他認識許多朋友。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根據新加坡官方數據,2007年有約2萬4000對男女在新加坡結婚。在這群人當中,除了在本地土生土長的國人,也有來自他鄉的新移民。和家鄉相比,在本地戀愛和結婚有什麼不同?不同地區的婚禮形式和要求又有什麼區別?

  在新加坡拍拖 感覺就像中馬票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保險與金融服務經理吳景陽(36歲),2001年底從福建廈門來到本地時,肯定沒想到8年後,會與來自山東青島的遲雪梅(26歲)結為夫婦。

  吳景陽2003年離開旅遊業,投身保險業,經朋友介紹遇到在本地留學的遲雪梅,從單純的客戶關係,兩人漸生情愫,成為情侶。

  吳景陽說:“廈門、青島一南一北,我們在中國遇見的機會幾乎是零,卻在新加坡走在一起,感覺就像中馬票!”

  他認為,兩人離家在外,在獅城拍拖,最大特點是感受到身處異鄉的浪漫。“親友都在老家,這裡約會不怕被撞見,多了自由,少了拘束。” 

  相戀5年後,吳景陽前年得到新加坡公民權,也決定和在室內設計公司工作的遲雪梅共結連理。

  他們選擇在拉柏多公園(Labrador Park),在親友見證下進行宣誓儀式。遲雪梅說:“那裡依山面水,有美麗海景,少了東海岸的人潮,是我們約會的熱點。在那裡注册,算是留個紀念。”

  簡單的注册儀式,之後和賓客聚餐就完成婚禮。兩人都說,如果是在故鄉,結婚肯定更繁複鋪張。

  吳景陽笑說:“在家鄉,雙方家長肯定要我們舉行全套傳統結婚儀式,大擺宴席。在新加坡結婚的確省卻許多麻煩,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遲雪梅認同說:“這裡婚禮形式較自由,揮霍從簡全看個人,不需要考慮到家長的面子。在中國結婚,似乎更像是兩家人的事。”

  請吳景陽比較廈門和新加坡傳統婚禮的不同,他覺得大致相同,都依循白天接新娘,向家長敬茶,晚上舉行婚宴的規矩。

  “較不同的是賓客給的紅包數目。新加坡比較依循市場經濟,看酒店餐館規格來定數;中國則看交情,越親密就包得越多。紅包分量不足也會少了面子,打腫臉皮充胖子的大有人在。還有不成文規定,對方包多少給你,他日對方結婚你得加倍奉還。名副其實的紅色炸彈。”

  他也指出,鬧洞房在本地可有可無,在中國卻是婚禮的重頭戲,親友一起在新房玩遊戲,整新人,越熱鬧越好。“所以說,在中國結婚絕對不只是兩個人的事。”

  為了獵取中國美景,又要捕捉在本地的愛情回憶,他們決定在本地和青島各拍一套婚紗照。 

  吳景陽說,兩地拍婚紗照的手法的確不同。“本地的攝影風格較寫實,重點是捕捉景點和人物。中國的是唯美至上,無論景物、化妝、姿勢、數碼加工,一定要完美無缺。”

  他說,有趣的是,本地的攝影師會事先和新人溝通,並全程跟拍;在青島,新人自行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每個地方都有攝影師守候。

各自繞了一圈 在上海結緣

  中國僑網消息:吳偉民和陸英孜夫婦也同樣應驗了“有緣千里來相會”這句話。吳偉民在本地出生長大,是道地新加坡人,後來到蘇格蘭求學,畢業後到上海闖天下。陸英孜則是上海出生,到日本東京念碩士後工作多年,偶然的機會下以“expat”(外籍專業人士)身份回到家鄉。

  兩人在2006年通過朋友介紹,在上海邂逅,去年5月“修成正果”,結為夫妻。這對30多歲的夫婦受訪時說,為了照顧父母,決定婚後回到本地定居。兩人上個月喜獲麟兒。

  吳偉民是長子,陸英孜是獨生女,去年的婚禮當然是家中大事,他們於是決定新中兩地各辦一場婚禮。雖然累人,他們認為這是畢生難忘的經歷。

  陸英孜比較兩地婚宴的差異,在本地,定了酒店或餐館,酒店會安排婚宴一切細節。在上海,酒店則只提供場地和餐飲。“我們花兩萬元人民幣,聘請婚慶公司安排場地布置、節目表、聘請司儀等。我們能向婚慶公司提出各種要求,伸縮性比本地強。比如說,我們就特地要求安排一場草坪婚禮,增添特別氣氛。” 

  吳偉民發現,儘管婚慶公司一口答應要求,接近婚期時未必一一兌現。“一早答應草坪婚禮用正規椅子,最後一刻卻換上難看的塑料椅子。我們爭執了許久,拿出白紙黑字,負責人才肯讓步。”

  吳偉民覺得,兩地婚宴的氣氛有明顯不同。“本地婚宴較莊重,上海的卻非常熱鬧,婚宴上還有遊戲項目,大小賓客踴躍參與。”

  陸英孜則說:“印象最深的是本地婚宴上的‘飲勝’儀式,這在中國應該找不到!”

  陸英孜在新加坡的婚宴,東京的友人遠道而來,穿上和服,以歌聲獻上祝福,獲得滿場掌聲。她說:“對於那些第一次出席本地婚宴的日本友人,這也是獨特經驗。”

  日本的婚宴

  旅居日本多年的陸英孜指出,日本人的婚禮較含蓄,不像中國人那樣廣邀親友。新人上午舉行結婚儀式,包括教堂儀式、神前儀式(在神社結婚),或人前儀式(在父母面前交換戒指);晚上有正式婚宴。

  “日本婚宴的規模比較小,10桌算是大規模了,受邀賓客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加上公司里的上司。而且請帖只發給賓客本身,一般不邀請眷屬。”

  婚宴後,新人常會參與由好友策劃“二次會”,在餐廳或酒吧邀請沒出席婚宴的朋友和同事,氣氛輕鬆,大家同歡共慶。

  新鮮的證婚儀式

  太平紳士林煥章5年前開始,每年為上百對新人主持證婚儀式。據他觀察,越來越多新移民和外來居民選擇在本地結婚。

  林煥章說:“新移民在本地落戶,在這裡邂逅另一半,決定在這裡成家立業。找我證婚的情侶當中,有許多是馬國或中國來的新移民,其中也不乏原籍日本、韓國、印尼、菲律賓的情侶。” 

  林煥章也是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報集團文化產業部副總裁,他活躍於基層活動。他說,許多新移民找太平紳士主婚,原因是為婚禮添加更深一層意義。“好些新人希望在第一次邂逅或是約會地點舉行注册儀式。我就曾在公園、新加坡摩天輪和海底世界主婚。還有一次,新人邀請我上機,在飛往峇厘島途中的高空為他們宣誓!”

  “很多新移民告訴我,如果在家鄉結婚,手續繁複,必須到當地的政府機構注册,常常要排長龍。相比之下,在本地結婚其實非常方便。”

  為新移民證婚過程中,有幾場婚禮讓林煥章留下深刻印象。

  “一對台灣新人非常注重風水,看過八字後找了四面環水的結婚場地,還規定必須準確在吉時宣誓,一分一秒不能有差錯!”

  他記得有個本地人和中國女子結婚,特地選在國慶日慶典彩排當天。“他把時間掌握得很好,確保宣誓結為夫婦時,國慶彩排的戰鬥機正好從頭頂上越過。”

  新移民在本地結婚,有的熱鬧隆重,也有的因為遠離故鄉而顯得冷清。林煥章曾遇到一對原籍馬來西亞的新人,注册當天只有兩名朋友在場,他們本來打算在人潮擁擠的酒店咖啡座宣誓了事。林煥章卻臨時向酒店經理商量,騰出一個會議室,讓新人在較莊嚴的氛圍下完婚。“當時我得安排桌椅擺設,布置花瓶,證婚後用自己的相機為他們照相,幾乎成了婚禮策劃人。” (楊全龍) 

  各地紅包比一比 

  新加坡:一般50至100新元不等,視酒店等級、關係程度而定,親友可能更高。

  中國大陸:一般40到200新元(200至1000元人民幣)不等,視人而定,好友和親戚較高。

  (在廣東順德、南海、番禺等地,喜宴卻不收紅包。有人送的話,要麼在紅包上撕個口子再還給客人,代表收到了;要麼只收其中10塊錢,把剩下的退還。)

  香港:一般從120到500新元(500至2000港元)不等,同樣看交情與酒店等級。

  台灣:一般從100新元起(2000新台幣),常在150新元以內。好友或親戚則通常在500至1000新元之間。

  馬國:一般40至60新元(80至120令吉),視交情而定,近親好友可能更高。

  印尼:華人一般在7至140新元(5萬到100萬盾)之間,同樣要看交情和婚宴地點。多數人包8萬盾或其他雙數,以討吉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