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信報:通用汽車為何在華成功,卻會在美失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2 10:17:53  


加拿大蒙特利爾一個汽車售賣場出售通用公司生產的汽車
  中評社香港6月2日電/香港《信報財經新聞》今天社評說,美國通用汽車昨天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進行財務重整;這家一度是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商最終倒閉,令不少評論家為之唏噓,並預言這代表美國國力走向衰退,是超級大國步入夕陽的象徵。

  美國企業申請破產通常是引用《破產法》(United States Bankruptcy Code)第十一章,其“本意”是破產保護,即不管債務人是否有償付能力,當債務人自願向法院提出,或債權人強制向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後,美國司法部屬下專門負責破產事務的“託管財產管理處”就會指定一個或多個委員會,代表債權人和股東利益,與破產的公司制訂一個重組方案,期間債務人可以繼續經營,公司管理層則繼續負責公司日常業務,股票和債券也可如常交易,但重大決策則必須得到破產法庭批准。申請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令之後,債務人將制訂債務重組方案,這個方案可能是還款計劃,但像通用汽車這種大企業,公司將會多管齊下重組債務,包括向部分債權人提供股票、裁員及與工會重新談判合約。第十一章的主要條款允許公司取消部分合約,包括與工會、供應商及有關房地產租約的合同。換句話說,通用汽車現在可以大刀闊斧進行重組,通過連串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益的改革方案,通用也許仍有捲土重來的一天,現在斷言它已經徹底瓦解確是言之尚早。

  通用在美國雖然焦頭爛額,但在中國的發展卻一帆風順,在宣布申請破產保護當日,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公開表示,通用在華業務包括旗下八家合資企業都不受美國的影響,業務運作如常。數字顯示,通用汽車及其在華合資企業在今年前五個月在中國的銷售同比增長達百分之三十三點八(同期中國汽車銷售增長則為百分之十八點八),五月份銷售更創下單月新高(售出十五萬六千三百六十三部),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七成五!按照通用在中國的發展計算,預料五年內在華銷量可增長一倍,達到二百萬輛。同一品牌,在美國以外的市場獲得如此優良業績,證明通用在“祖家”失利絕大部分是由於經營環境以及成本控制不善,與產品的質素無關。

  全球汽車業都受金融海嘯打擊、需求萎縮而陷入困境,但通用的問題早在金融海嘯前已經出現,近期的不景氣只是加速了其破產步伐;《今日美國》曾刊出文章(作者為 Sharon Silke Carty)分析通用之敗的原因,合共七點,其中四點最為關鍵。第一、通用早在〇五年就曾被問及申請破產是否更有利於公司削減成本、債務及過多經銷商,但為行政總裁 Rick Wagoner 堅拒,錯失重組企業的良機,這位總裁也在政府注資拯救之後遭奧巴馬“炒魷”。第二、通用在二〇〇一年“九.一一”之後為了應付經濟不景氣,向消費者提供五年零息貸款以刺激銷路,但之後數年這些優惠措施仍然沿用,令企業的利潤不斷收窄。第三、文章認為通用最大的錯誤是放棄EVI電動車項目,平白喪失了通用在潔淨能源汽車上的領先優勢,結果被豐田的Prius混合動力車後來居上。第四、通用在二○○六年因現金短缺,把金融服務公司GMAC五成一股權出售予私募基金 Cerberus,失去了一棵搖錢樹,也大大削弱了通用的盈利能力。

  由此可見,通用之敗主要在管理層決策一再失誤,對市場需求和公司營運策略後知後覺,通用由盛而衰的歷程,肯定會成為商學院個案研究的經典實例。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一九五三年任命通用總裁威爾遜為國防部長,威爾遜在任命聽證時曾說過,對美國有利的事,對通用也會有利;通用太大了,它對美國的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如今通用倒下,但美國仍有不少超強競爭力的企業,說通用的命運反映了美國的國運,只是誇張的浮辭而已。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