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媒稱中國或因艦載機項目滯後影響航母計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7 13:03:22  


 
  基於上述幾點,“施琅”號能否再今年服役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除了航母本身的原因外,艦載機也是制約中國海軍打造航母編隊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還不清楚中國準備如何為自己的航母配備艦載機。《觀點》報之前已報道過,由於俄方不滿中方竊取蘇-27和蘇-33的生產技術,因此中斷了雙方在出售蘇-33艦載機問題上的談判。需要提醒的是,中方此前只準備購買不超過12架的蘇-33,而俄方則擔心蘇-33重蹈蘇-27SK的覆轍--中方已完全掌握了後者的生產技術並且使用國產零件製造出了J-11B。

  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俄方在談判中堅持要求中方購買至少24架蘇-33,最好是50架。俄方的立場無疑使中方陷入了非常複雜的局面之中。

  事實上,製造艦載機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製造普通的陸基戰鬥機。在將陸基戰鬥機改裝成艦載機的過程中,不但要為前者安裝著陸掛鈎和經過加強的起落架,還要設計可折叠機翼(這項工作尤其複雜)。此外,還需對飛機機體和機載設備做防海水腐蝕的特別處理。

  最近有消息稱,中國上海的611研究所正在以第一種國產的第四代戰鬥機--J-10為基礎研製艦載機。不過,這種戰機並不適合作為艦載機使用:其只裝備有一台發動機。專家們認為,為了保障可靠性,艦載機應裝備兩台發動機。單發的艦載戰鬥機只適合在距離海岸或航母不遠的水域扮演攻擊機的角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過任何雙座型J-10的照片。

  中國曾從烏克蘭購得一架T-10-3,也就是蘇-33的第一架原型機。很明顯,中國的技術人員已經對其進行了非常細致和全面的研究。唯一可能遺憾的是,T-10仍採用的是固定機翼設計。由於在艦載機研製上的嚴重滯後,因此很可能會出現一種非常奇怪的情況:中國的航母在誕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擁有與之配套的艦載機。儘管可以使用單發的J-10來訓練艦載機飛行員,但要用其充當艦載機無疑將會是非常瘋狂的舉動。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中國在研製J-10的雙發動機型號--J-10B,但後者裝備的中國仿制的AL-31F發動機卻並不可靠,根本不適合裝備艦載機。就目前的進度來看,中國的專家們至少還需5-7年的時間才能研製出合乎標準的艦載機來。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中俄雙方有關出售蘇-33的談判很可能會在最近一兩年內重新活躍起來,而中方的立場也有可能發生改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