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又—科考船下周將抵達中國附近海域(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5 09:08:52  


資料圖:美國“馬庫斯·朗塞特”號(R/V Marcus G.Langseth)海洋考察船。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中美艦船南海對峙事件餘波未平,—艘美國科考船又將在下周抵達中國附近水域,從而有可能在該地區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 

  東方早報報道,這艘由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負責使用的“馬庫斯·朗塞特”號(R/V Marcus G.Langseth)海洋考察船,計劃前往中國台灣和大陸南方省份附近進行考察,該科考船計劃進行的海底地理調查中可能有一部分將在距中國海岸200海里範圍的專屬經濟區內進行。儘管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考察活動,並且有科學依據”,但如果沒有獲得批准就計劃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作業,依然存在風險。 

  在昨天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美國五角大樓說,是中方先襲擊“無瑕”號的聲納系統。現在它好像又派了一艘軍艦前往南海海域,是否如此?中國會不會派軍艦赴南海?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美方的有關說法純屬顛倒黑白。我們在“無瑕”號事件發生之初就表明了我們的立場,美方對此是清楚的,國際社會也是清楚的。現在需要做的是美方採取切實行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中國政府捍衛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的決心是堅定的。

  考察新型“天然氣” 

  據稱,這次科考的主要目的是繪制海底地勢圖並研究引發地震和海嘯的地質變化過程,大部分工作將在台灣和菲律賓海岸線附近進行,但是可能會進入中國的專屬經濟區。儘管這次科考活動已經從日本、菲律賓政府和台灣當局得到了靠近它們海岸線的許可,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得到北京許可。

  “馬庫斯.朗塞特”號海洋考察船將在3月28日抵達台灣高雄港,預定在3月31至4月28日執行第一個航次的海上震測調查。該項任務將先在高雄-屏東外海實施共約10天左右的調查,以探測可燃冰賦存區的深部地殼構造。然後在3至7月間,在台灣周圍及附近海域執行4個航次的海上反射震測調查。台灣科研人員也將首度利用該研究船一起進行相關調查。 

  可燃冰的專業術語稱為甲烷水合物或天然氣水合物,是由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環境下所形成的冰狀固態結晶。在常溫常壓下,1立方公尺的可燃冰,理論上可釋放出150至170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因具有分布廣、儲量大、潔淨等特點,極可能成為21世紀新形態的天然氣資源。 

  由於可燃冰可能影響全球碳循環、全球氣候變遷、海床斜坡的穩定性,其形成與分解機制,以及可能的開發方式,一直是各國重點研究項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