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中美海上摩擦仍將繼續 冷戰可能性不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0 15:19:59  


近期發生的中美艦船南海對峙很可能是美軍騙取軍費的伎倆。
  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環球時報》發表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的文章稱,中美南海艦船對峙事件是近年來中美交往中被放大的一次軍事摩擦。自從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以來,美國十分關注中國軍力的發展。與美軍高官不斷叫喊“中國潛艇威脅”的口頭表態不同,這次美國海軍間諜船到南海的行動,其針對中國的指向性非常明確。此前,美國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中心主任萊爾•戈德斯坦寫過《中國走向海洋》一書,提出針對中國海軍的蓬勃發展,美國需要冷靜思考早期美蘇海上冷戰的經驗,避免“中美走向海上冷戰”。中美南海艦船對峙事件的出現,好像在說明他的擔憂不無道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並不這麼認為。

  中美海軍差距在短時間內不可改變

  不可否認,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近年來海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加快,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中國海軍裝備了一批國產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和飛機,初步形成了以第二代裝備為主體,第三代裝備為骨幹的武器裝備體系。這引起美國五角大樓的過度敏感。針對這次南海中美艦船對峙事件,美國五角大樓一位匿名官員承認,美國間諜船是在中國南海進行情報搜集工作。這些事件似乎表明,中國海軍的發展已經或將要對美構成威脅。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說,中國潛艇部隊在質和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美國潛艇一定要保持“技術優勢”。不可否認,中國海軍作戰能力近年來有很大提高。但是,與擁有最先進、最多數量,且全為核動力潛艇、大型航母的美國海軍相比,彼此間的差距並非能在短期內彌合。就連萊爾•戈德斯坦也承認:“中國海軍現在的發展無法真正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海軍艦隊的發展進行比較。1969年,蘇聯已經擁有了380艘潛艇,並仍在高速生產。”今後,恐怕很難再有哪一個國家能够達到擁有近400艘潛艇的規模。無論是從現在還是從未來看,中國海軍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裝備如此多的潛艇。當然,也就根本不存在對美構成威脅的問題。

  圍堵中國的戰略不會改變

  實際上,無論中國軍力怎麼適度發展,怎麼保持克制,美國圍堵中國的既定戰略都將堅定執行下去。近些年來,美國軍事戰略重心加快東移,並通過其亞太盟國利用多道海上島鏈來封鎖和圍堵中國。目前,第一島鏈除台灣島南北有限的海上通道外,鏈上幾乎所有的海峽通道都掌控在美、日、韓及菲律賓等國手中。前不久,對於第二島鏈上的重要樞紐--關島,美軍調派了B-2戰略轟炸機、F-22隱身戰鬥機、“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等武器,進一步加大海上圍堵中國力度。不僅如此,美軍也不惜投入巨資,將珍珠港改建成航母的戰略母港及戰略核潛艇基地。此舉既可減少戰略兵力過於集中美國本土的弊端,又可使這些戰略武器平時部署的位置大大靠前,有利於增大其威懾力度,更快捷地處理各種危機。

  “擦槍走火”很難完全避免

  美國在中國周邊的軍力部署從短期內看,並不會引發直接的中美衝突。但美國加大在我周邊軍事偵察和演習的力度,卻有可能成為中美海上出現摩擦的誘因。從此次中美艦船南海對峙事件來看,不排除美國軍方某些人利用奧巴馬政府新上台對軍事和海上事務不够熟悉的時機,製造一些不大不小的事端,以在美國高官乃至國會中造成美海上行動經常受到“騷擾”的假象,博取民眾的同情以及軍費上的支持。

  但可以推斷,美軍今後還會繼續在我周邊海域,乃至我未來途徑的關鍵海域及戰略通道偵察收集情報,了解水文、氣象資料等,因而類似的艦船“對峙”事件很難完全避免,甚至不排除會發生一些“小打小鬧”的插曲。對於這一點,一方面中美軍方都要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盡快確立協調機制,加強雙方溝通;另一方面也應該在事態出現時保持一定克制,給外交斡旋留有足够空間,畢竟,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美誰也不想因海上摩擦波及經濟、政治等領域,中美雙方對此都要有清醒的認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