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導彈艇射四導彈讓敵艦毫無覺察瞬間消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8 15:33:44  


 
  突破重圍建新功

  作為海軍第一支新型導彈快艇部隊,失敗和痛苦也曾讓他們困頓迷惑。

  那是一場實兵演練。一支“敵”艦艇編隊正在向我海域侵犯,新艇奉命接“敵”。新艇首先發現“敵”人,正準備發射導彈時,由於操作不熟練,結果新裝備被“擊中”。

  軍委首長對新型導彈快艇寄予厚望,曾數次登艇視察。而新裝備“水土不服”,無形的壓力籠罩在官兵心頭,消極保安全的思想在蔓延,訓練進度遲緩。

  這天部隊長郭玉軍參加大隊的訓練分析會,直點痛處:觀念落後比裝備落後更可怕,科學訓練必須發揚首創精神,勇於拋棄陳規陋習。一種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在大隊蔚然形成。

  由於官兵對新裝備了解不够,大隊調組織動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官兵逐個系統、逐個程序、逐個數據地分析裝備性能,將可能造成的損壞降低到最小程度。大隊也及時舉辦信息化知識講座。每突破一個禁區、誤區,每查找到一個從未遇到的問題,大家就收獲了一份自信。

  訓練手段上,他們主動設置複雜的敵情背景,天上有飛機,水面有艦艇,水下有潛艇,岸上有陸軍,空中電磁交錯,立體化訓練“火藥味”十足。大隊組織同型艦艇進行全功能全系統創新式訓練,戰鬥能力得到倍速提升。

  新型導彈快艇海上自給力有限,官兵們就摸索出海上大風浪拋錨、夜間導彈攻擊的方法,使海上自給力在時間上延長了80%。

  官兵上下只有一個信念:哪兒不符合海軍轉型建設要求就改哪兒,哪兒限制了信息化裝備性能的發揮就在哪兒下刀。他們組織官兵研習戰法訓法,每名艇長或副長每年都有兩到三篇軍事論文出爐。幾年來,大隊官兵80%%的學術成果在海軍、艦隊獲獎,一些戰法訓法學術成果被指揮院校搬上了講台,大隊編寫的新裝備操作規程、管理規定在全海軍推廣。

  雷達班長劉志浩是名理論迷,雖說他只有高中畢業,但卻研究摸索出一套雷達操作法,大大提高了雷達性能。他還與副艇長李進章共同撰寫了論文,為新艇提供了理論指導。前幾年,海軍兵種指揮學院開辦新型導彈快艇指揮學員班。作為首支新型導彈快艇大隊,他們派出6名同志前往學習。學校和學員一聽他們是首艇所在部隊來的優秀代表,就圍上來向他們討教。李家勇等6人被學校特聘為編外教員,他們先後為其他學員上了十幾堂關於新裝備的理論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