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軍事專家:中國海洋崛起 面臨五大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6 16:21:18  


中國海軍054級護衛艦編隊。(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國際先驅導報發表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大校李傑的文章稱,早在600年前,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就曾疾呼:“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海,危險也來自海上……”在最近圍繞中國管轄海域發生的種種爭端的背景下,此話迄今仍令我們振聾發聵。

  海洋對中國崛起日益重要

  我國作為陸海兼備的大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而且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還擁有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我國對於世界的貢獻正日益加大;與此同時,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均資源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要保持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繼續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應當向廣闊的海洋尋找出路。

  如今,海洋經濟不僅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而且對我國的崛起日顯重要。進入新世紀,我國的海洋產業總體水平已處於世界中上游:我國的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並繼續穩步上升;我國海洋水產量已連續20年居世界首位;海洋石油日益成為我國原有增量的主要來源;我國進出口貿易穩居世界第三,而對外貿易額97%通過海上運輸來完成;我國的海底礦產資源分布廣、種類多、含量高、近海更是礦產資源的富集地。海洋事業的飛速發展已為我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調整思路,海陸並重

  長期以來,古老的中華民族世襲陸土,依賴耕耘,形成了以陸為生的傳統習慣和根深蒂固的大陸觀。明朝中葉之後,正當歐洲殖民主義列強紛紛東湧之時,中國的統治者竟然下達了“不許片板下海”的禁海令。禁海不僅限制了對外貿易,限制了明朝以來資本主義萌芽的生長,而且還嚴重阻滯了海權思想的發展。一直到近代,我國的海防和海權思想,留給人們的始終是沉痛的教訓。歷史表明,擁有海權則興,失去海權則衰!

  中國需要海權,但作為陸海兼備的大國,更應該注重海陸權並重。毋庸置疑,海洋既是大陸的自然延伸,也是大陸的戰略屏障,憑借島礁和海上平台設施可使海上縱深進一步加大;而大陸則是海洋的戰略後方,是其堅實的依托,陸基設施或力量能給海上力量以強大的支援。

  海洋崛起的五大挑戰

  中國的海洋發展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首先,從海洋地緣條件看,我國瀕臨的海洋是一個半封閉的海域,向北、向東、向南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控制之下。

  其次,從海洋資源看,我國的人均海洋資源相當貧乏。我國的人均占有海域面積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再次,從維護海洋權益看,我國海域與多個國家或地區相鄰相向,圍繞著主權歸屬,以及海域劃界、島嶼歸屬和資源爭奪的海洋權益鬥爭十分尖銳複雜。

  第四,從海洋政治環境看,我國周邊海域不僅集中有世界各大戰略力量,而且各大軍事力量,尤其是強國海軍力量角逐較量的場所和高新武器的匯集區。

  第五,從海洋管理現狀看,我國海洋的管理總體水平較低。目前我國的涉海部門較多,且各自進行管理和執法活動,被戲稱為“九龍鬧海”。這種“群龍無首”的狀況近年來雖有所改善,但力量分散、互不協調的局面依然存在,給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行動帶來極大的不利。

  可以說中國海洋發展與崛起的最大阻礙還是來自嚴重陸權觀念的束縛。這與新世紀的海洋形勢發展需要極為不適應。為了子孫後代,迎接時代挑戰,我國應盡早確立海洋戰略,並充分運用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等各方面的因素,建立一支能適應現代作戰及多樣化任務的力量,以有效地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發展利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