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外媒誇大中國軍力 警惕“中國威脅論”新花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31 11:34:34  


 
  從近幾年西方媒體的軍力排名來看,中國軍力似乎無論從何角度都排在世界前五之列。面對這些看似“力捧”的言論,中國應該保持清醒頭腦。雖然很多西方媒體稱中國將成為超級大國,在軍事上也將中國排在最強國範圍內,但這些說法不外乎是誇大中國的軍事力量。說白了就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在制造“中國威脅論”。 

  目前在中國境外渲染“中國威脅論”的論調至少有三種情況:一是說中國經濟發展太快了;二是說中國軍力太強了;三是說中國消耗的能源太多了。用前外交部長李肇星的話來講,散布“中國威脅論”的人只是個別的,雖然他們人已經進入新時代,但思想還停留在冷戰時期。用學術一點的話說,就是這些人總是愛用“冷戰思維”來思考問題。所謂“冷戰思維”其實是一種“戰略警惕”,總是擔心有什麼國家會取而代之。正是這種警惕導致了一種“尋敵”意識,似乎必須找到一個“對手”,才能確定自己的國家方向和定位。 

  “冷戰思維”是社會現實利益格局的一種話語表達。以美國為例,二戰以來,美國社會已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假如沒有一點緊張氣氛,沒有一個“對手”,美國國防部如何獲得更多的國會撥款,軍工企業如何獲得更多的訂單?再比如,為了長期插手台海事務,實現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的戰略目的,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一再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它還屢次搬出維持“台海軍力平衡”的說辭予以搪塞。實際上,台海軍力平衡與否根本不是美國人關心的問題,他們的是擔心其霸權能否繼續得以維持。 

而印度和日本的目的更為明顯,作為亞洲鄰國,他們始終將中國作為競爭對手。誇大中國軍力,是為了增加軍費促進本國軍事發展。也許是巧合,就在《簡氏》公布2008全球軍力排名的同時,日本媒體頻頻報道中國海軍潛艇和水面艦只的活動情況,甚至說“中國太平洋艦隊已具雛形”。 

  軍事威脅,戰略性矛盾的重點表現 

  我們應該看到,作為“中國威脅論”的核心構成,“中國軍事威脅”是中國與西方之間的一種結構性和戰略性矛盾的重點表現。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軍事熱點撲朔迷離。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在媒體上聽到中國“威脅”別人的種種說法。國外機構與媒體不放過任何手段,搜集一切信息,發布種種中國國力與軍力對它們產生“威脅”的言論。特別是今年以來,西方集中指責中國的問題很多,從“不安全食品”到“污染大國”,大事小事都找上中國。實際上,這是西方一種失落的情緒在作怪。 

  當前,中國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西方的深度擔憂。多年來,西方一直認為中國的巨變是“威脅”。現在中國的經濟崛起已成事實,但一些人仍然認為中國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西方認為,西方世界基本上有著共同的價值體系和相似的政治制度,而中國崛起的價值取向和西方的并不一樣,政治制度更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所以擔心和憂慮感油然而生。 

  總之,對“中國威脅論”要作分辨和區別對待。我們要用自己的言行,強有力地反駁不顧事實故意捏造“中國威脅”的勢力,而且要善於理解甚或諒解在中國崛起過程,其他國家正常產生的猜忌。不強求外國人必須像中國人本身一樣,體貼地理解中國崛起的和平性質。 

  多一點危機,少一份陶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