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軍力已大幅減弱 無力再發動大規模戰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9 09:53:03  


駐阿美軍在與塔利班武裝交戰。(資料圖)
  據法國媒體披露,美國著名智庫機構蘭德公司已向國防部提交了一份評估報告,評估發動一場戰爭來轉嫁目前經濟危機的可行性。報告認為,用7000億美元救市的效果,很可能不如用7000億美元發動一場戰爭,而戰爭的對象與以往對伊拉克或者阿富汗不同,可能是某個大國。 

  不可否認,戰爭歷來是政治的繼續,而經濟又是政治的基礎和最終目的。持續深化的美國次貸危機和經濟衰退,發展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誘發戰爭,以達到轉嫁危機的目的。 

  從歷史來看,二戰結束後,美國曾經對別國發起過多次戰爭,尤其在它成為一枝獨秀的超級大國後,更是將戰爭當做它維持霸權主義的主要工具,如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這些都被看成是美國實現“新羅馬帝國”雄心的擴張手段。 

  但是,對另外一國,尤其是大國發動戰爭,絕非兒戲,就算是對於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不例外。首先,當前的美國已經無力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近日,由新美國安全中心智庫和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對美軍退休和現役軍官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顯示,近90%的退休和現役軍官認為,受伊拉克戰爭的拖累,美國軍力已大幅減弱,80%的被調查者認為美國此時無力再發動另一場大規模戰爭。 

  其次,美國已經沒有道德凝聚力,難以找到戰爭盟友。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雖然是美軍為主打的,但出錢的卻是日本和西歐盟國。戰爭盟國的加入不但讓美國獲得了道義上的高點,并獲得了大量資金的幫助;但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的西歐盟友法國、德國卻都加入了反對陣營,美國自身承擔了基本是全部的戰爭費用,并在道義上受到世界媒體的長時間譴責。 

  這說明雖然美國國力非常強大,也無法改變隨人類文明發展而進步的戰爭觀。在今天的世界,美國若要發動一場以轉移金融危機為目的的戰爭,將與法西斯戰爭無異,必將受到全世界的唾棄,并加速其衰落。 

  再次,美國與任何一個大國的戰爭,必將加速其他大國的崛起。美國目前所面臨的糟糕情況不僅僅限於國內,來自其他經濟體的威脅才是美國最為擔心的。法國總統薩科齊就發表過“推倒美國經濟,重建世界經濟”的論調,旨在掀翻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并由歐盟取而代之;日本也在積極籌建亞元區,在東南亞地區取代美國;俄羅斯則以能源和軍事為雙翼,准備構建盧布區域;另外,認可中國成為新的經濟領頭羊的呼聲在第三世界國家也是此起彼伏。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與任何一個大國的戰爭,都將加速其他競爭對手的崛起。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都是等待交戰雙方都損失巨大時,才最後加入漁利,從而得以取得今天的世界霸主地位。老於此道的美國,又怎麼會不清楚這一點? 

  因此,美國智囊機構的這個“戰爭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論調,看起來似乎對其他國家充滿威脅,但實質上來說是一種“幾近絕望”情緒的表現。與金融危機是利益之爭不同,對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發動的戰爭,都將是生存之爭,不論對俄、中、印和歐洲國家,還是對美國自身來說,都將是涉及比利益更為根本的生存權的爭奪,是各國的最核心利益之所在,是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放棄的。因此,美國若想通過對其他大國的戰爭來解決金融危機,在核時代,是根本不具備操作性的,是行不通的。 

  在金融危機波及世界之際,各國紛紛質疑當前以美元霸權為主要標志的國際金融制度的不合理性,美國盟友歐盟國家更是提出了重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張。在下個月15日即將召開全球金融峰會之際,美國的戰爭救市論,與其說是美國的真實戰略選項,還不如說是美國用來增加談判籌碼的一聲呼喊。(來源:《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