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華網:富國強兵 百年夙願正變為現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1 16:11:52  


8月1日,觀衆在參觀展覽。當日,“鋼鐵長城——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幕。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新華網報道,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在30年間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從編制體制的精幹高效到訓練手段的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從人才隊伍建設的革命化、年輕化到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從後勤保障邁向社會化到武器裝備設計的高起點……肩負著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重任的人民軍隊,不斷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全面推進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顯著提高。 

  軍隊規模越來越小,戰鬥力越來越強 

  “這支軍隊規模越來越小,戰鬥力卻越來越強了。”曾多次到中國軍營參觀采訪的一名外國記者得出這樣的結論。外國記者的評價,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人民解放軍的發展變化。 

  30年前,人們曾用“臃腫”來形容當時軍隊的狀況。歷經多次裁軍,今天的人民軍隊已經發展成為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戰鬥力強的精銳之師。 

  每一次“精兵簡編”都瞄准“合成、高效”;每一次“瘦身”都是“脫胎換骨”。 

  30年來,我軍規模一減再減,軍隊員額從600多萬降低到目前的230萬,在大裁軍的舞台上,一批舊的兵種消失,一批新的兵種和專業成長起來。 

  和平年代,軍事訓練成為部隊戰鬥力生成的基本途徑。從上世紀70年代的“三打三防”訓練到80年代的合同戰役戰術訓練,從90年代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目標的訓練到新世紀新階段以打贏信息化戰爭為目標的訓練——時代的發展推動著人民軍隊軍事訓練不斷實現歷史性跨越。

  進入新世紀,發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局部戰爭,初露信息化戰爭的端倪。遠在異國他鄉的戰火引起了全軍將士的反思——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高新技術,正深刻改變著戰鬥力要素的內涵。 

  緊隨國家信息化建設步伐,尚處在機械化半機械化階段的人民軍隊,開始了向建設信息化軍隊的轉型。隨著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的逐步展開和大力推進,我軍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步伐不斷加快,指揮手段逐步向信息化發展,武器裝備信息化含量不斷提升,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逐步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途徑。 

  數字化戰爭實驗室中運籌帷幄,曠野演兵場上戰車馳騁,萬裡長空“雄鷹”展翅,大海深處“藍鯨”縱橫……通過一場場近似實戰的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和演練,人民解放軍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穩步提升。 

  未來戰場上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的素質的較量。伴隨著人民軍隊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國軍人的文化素養和科技素質實現了一次次跨越。近年來,中央軍委和四總部不斷加大人才戰略工程實施力度,培養造就大批適應軍隊信息化建設、勝任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任務的新型軍事人才—— 

  2003年,中央軍委出台《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我軍依托國民教育的雄厚資源,軍事人才培養之路越走越寬。全軍已先後與100多所地方高校簽訂了依托培養協議,招收選拔國防生數萬名。目前,全軍作戰部隊軍師團領導95%以上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空軍一綫飛行員全部具有大學學歷,海軍一綫艦長100%畢業於專業院校,第二炮兵的技術軍官幾乎都具有學士以上學位,全軍已擁有一批碩士連長、博士團長。 

  面向新時代的新一代軍人,承擔起了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任。 

  後勤保障實現跨越式發展 

  2007年建軍節前夕,走過了80年輝煌歷程的人民軍隊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世界面前——全軍軍官第一次配發了禮服,第一次采取了禮服“單量單裁”、常服“套量套測”的方式…… 

  “我軍服裝制作和管理逐步由粗放向精細,由定性向定量,由經驗向科學發展。”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王安說,“這次換裝既實現了整齊劃一,又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