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俄報:“華盛頓-新德里軸心”劍指何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9 16:26:23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俄羅斯《紅星報》4月26日發表文章,題目是“美國-印度:新的戰略夥伴?”新華網刊載該文摘要如下:

  根據美國國會有關委員會的報告,2006年印度僅次于巴基斯坦,是美國軍火的第二大買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今年2月訪問新德里時,雙方還就反導防禦問題進行了會談。

  從總體上評價美印軍事合作的發展情況,可以得出結論:這種合作不僅出于經濟動機,也出于政治動機。同時,無數例子顯示,這種合作的倡議和“政治意志”都源自美國。就美國戰略家的意圖來看,他們向印度提供的飛機和核技術,以及有可能提供的導彈技術應該是建立“華盛頓-新德里軸心”的可靠物質基礎。

  這一體系將同時針對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幾個地緣政治對手和經濟對手。它首先應被看作一種地緣政治平衡因素,一個遏制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發展的因素,甚至是一項“包圍”中國的戰略。

  此外,越來越明顯的是,華盛頓正努力試圖破壞莫斯科、北京和新德里建立的三邊戰略夥伴關系。同時,它還希望阻撓上合組織地位的鞏固。在這個組織中,俄羅斯和中國發揮著主導作用,而印度和許多其他國家則是觀察員的身份。

  印度明顯被美國視爲地緣政治鏈條中的某個“薄弱環節”。美國提出建立“大中亞”的構想並非偶然(其中包括中亞的前蘇聯國家、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這一構想的目的在于保證美國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

  隨著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勢的激化,該戰略開始站不住腳,並隨即被所謂“亞太地區民主四重奏”或“東方北約”的構想所代替。加入其中的除美國之外,還應該包括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而其目標依然是確保美國利益在亞太地區的推廣。

  然而問題在于,印度對參加美國在亞洲的地緣政治博弈到底有多少興趣。早在與華盛頓簽訂“核合同”時,一些印度政治家就從國家利益以及經濟和軍事綜合體發展的角度,對這一合同的好處提出懷疑。批評家特別指出,美印協議會破壞印度在核領域和國防領域的獨立性,並使華盛頓有更多的手段影響印度外交。他們認爲,印度的外交方針正從傳統的“多方位”變爲面向華盛頓,而這不可能對印度有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