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媒評中國紅旗12導彈 據稱已部署台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9 09:05:04  


“凱山-1A”防空系統采用機動式發射裝置。(資料圖)
  《今日中國防務》日前刊文對我國自行研制的“凱山-1”(KS-1)防空導彈系統的性能進行了分析。

  該文指出,“凱山-1”是一種中高空中程防空導彈系統,由中國江南航天工業公司研制(曾被稱爲061基地)。該系統的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中國軍方領導層决定更換已無法滿足現代戰爭需要的“紅旗-2”(仿制自前蘇聯的SA-75)防空導彈系統。據悉,“凱山-1”于1989年進行了首次試驗,在1991年的巴黎航空展上,中國人首次公開展示了這種新型防空系統。

  “凱山-1”最初曾采用傳統的雙聯裝單臂回旋式固定發射裝置,其發射架與老式“紅旗-2”的非常相似。與此同時,“凱山-1”系統所使用的導彈也由“紅旗-2”導彈的第二級彈體發展而成,只是新彈裝備了單室固體燃料發動機。新彈全重886千克,最大飛行速度1200米/秒,最大作戰高度爲24000米,最小作戰高度爲500米,最大作戰斜距42千米,最小作戰斜距7千米。“凱山-1”配備的無綫電制導系統可有效跟踪和鎖定飛機與直升機類目標,但其攔截彈道類目標、導彈和制導航彈的能力非常有限。

  “凱山-1”系統裝備有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種三坐標相控陣雷達--SJ-202,可同時跟踪6個目標,幷引導6枚導彈對其中的3個時時攻擊。其最大搜索距離115千米,最大跟踪距離80千米。有消息稱,SJ-202的工作波段爲G波段,不但配備有目標選擇系統,而且具有較强的抗幹擾能力。另外,該雷達還可用于引導老式的“紅旗-2”系統。

  “凱山-1”系統通常采用連級編制,其中包括一套負責探測空中目標的雷達站、一套目標跟踪和導彈制導工作站、四套發射裝置(共配備8枚處于待射狀態的導彈)和18枚儲備導彈。

  該系統的研制工作于1994年全部結束。不過,由于其性能幷不完善且可靠性不高,無論是國外客戶或是中國軍方均未表示訂購的意願。

  在此之後,針對“凱山-1”的改良工作一直在繼續,其産物便是經過完善的“凱山-1A”(KS-1A)。該系統于上世紀90年代末研制成功幷進行了展示。與“凱山-1”不同的是,“凱山-1A”采用了機動式發射裝置,而且配備了能够更爲有效探測和跟踪目標的新型雷達站。2001年,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首次向國外客戶演示了“凱山-1A”系統。2005年,馬來西亞軍方領導人表示原則同意購買一批“KS-1A”。之後不久,中馬雙方簽署了初步的備忘錄,而馬來西亞則表示計劃在今後9年內購買一批“KS-1A”系統。

  新型的“凱山-1A”采用兩聯裝發射裝置,運載工具爲中國産的6×6輪式高機動汽車。從最新公布的照片上判斷,“凱山-1A”已換裝了發射箱,這樣可以保護導彈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幷能减輕維護和裝彈的工作量。另外,系系統的最大斜射距離提高到了50千米。

  “凱山-1A”換裝的新型跟踪和制導雷達被稱爲H-200。與以前配備的SJ-202相同,H-200也是一種相控陣雷達,可同時引導6枚導彈對3個目標實施打擊。在2007年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武器展上,該雷達曾被安裝在一種四軸牽引拖車上,但稍後有照片顯示,H-200又被安裝到了兩6×6輪式卡車上。在此需要指出的是,SJ-202和H-200都是性能較爲普通的仿制産品--均仿制自俄制S-300PMU系統所裝備的36D6制導和跟踪雷達(中國于1993年購得)。

  雖然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便一直在積極地測試“凱山-1”,但性能上的不足却導致該系統遲遲無法裝備部隊。在最近的展示中,“凱山-1A”的名稱已變爲“紅旗-12”(HQ-12)。這一變化表明,“凱山-1A”很可能已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幷開始批量生産。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數個“紅旗-12”導彈連已經被部署到了台灣海峽地區。(來源:東方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