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方國家忽悠印度 軍售“口惠實不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6 19:43:51  


 
  西方對印度口惠而實不至 

  爲何西方國家現在却重視起印度來了呢?原因有四:

  一是印度成功的核試驗提升了其大國地位;二、印度連續三年8%的經濟增長讓人刮目相看,甚至給人造成第二個“中國奇迹”的印象;三、印度的大國外交戰略和國家公關起了一定作用;四、中國迅速崛起,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開始考慮如何在南亞圍堵中國。 

  正因爲此,印度也沾沾自喜,全國上下在談論印度與西方的關系時都會用“夥伴”、“盟友”等字眼。然而,按照常理,這些“盟友”國家應該對印度在國際問題上支持一下,在經濟上拉一把,在軍售上毫無保留。但從現實情况來看,西方對印度却是口惠而實不至。 

  在國際問題上,印度與美國有著“持久夥伴關系”(印度外交秘書薩蘭語),無論在“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還是反恐,都全力支持美國。美國也一再在公開場合大談美印共同“民主價值觀”和“共同的曆史使命”。然而,在“入常”問題上,美國始終沒有表態要支持印度。法國和英國也對此問題表態曖昧,致使印度“入常”無疾而終。 

  在印巴爭端上,印度也幷沒有得到“西方盟友”的支持。一方面,“盟友們”以軍售的方式繼續保持印巴軍力的大體均衡;另一方面,鑒于巴基斯坦在穆斯林國家中的巨大號召力和世俗政治的特點,西方更願意在國際問題上給予同情和支持。 

  對于印度夢寐以求的大國地位,西方只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翻開西方學者的著作,除基辛格在《大外交》里提了一下印度“可能”是21世紀的大國外,極少看到大學者肯定印度世界大國地位。 

  相反,對印度在印度洋上的霸權野心和“東向”政策,西方國家保持著高度的戒備。 

  在經濟領域,西方國家幷沒有充分利用印度廉價的資源(勞動力、原材料等)和巨大的市場潜力,在印度的投資和貿易額始終保持在低水平。 

  據美國一家權威機構統計,印度2005—2006年度吸引的外資只有83億美元,雖比上一年度的55億美元增長了50%,但其中有51.3億美元是以股權方式投資,按嚴格意義來看,印度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只有不到30億美元,離印度政府在2000年制定的每年吸引100億美元直接投資的目標相差甚遠,而趕超中國就更難了,近兩年,中國吸引的直接投資一直維持在600億美元以上。奇怪的是,印度吸引的外資近一半來自毛里求斯,而美、英、德作爲印度前四大投資國,僅占印度吸引外資的9.1%、9%和7%,絕對數字就更少了。 

 更荒唐的是,今年5月大量外資從印度證券市場撤資,導致了印度證券市場的巨大動蕩,上個月,又傳來it巨頭蘋果公司從印度撤資的消息。在紡織品、農産品貿易上,西方和印度的摩擦也不小,幷沒有表現出對印度的慷慨之意。 

  在軍售方面,印度一直以來都想獲得西方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技術,却發現這些“夥伴”幷不願意把最先進的武器賣給她。

  1998年,印度因核試驗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