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軍報告稱:解放軍國産航母設計工作已完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2 09:30:46  


中國航母想象圖。
  根據台灣“立法院”2002年通過的所謂“國防法”修正案,台“國防部”應按年度對大陸的軍事能力作系統評估,形成《中共軍力報告》,幷將該報告連同申請經費的“總預算書”一幷送交台“立法院”審查,以加强其審查預算能力。

  台軍2007年度的“中共軍力報告”共包括“台海安全情勢”、“中共對台戰略”、“中共戰略武力與傳統武力的規模、部署位置”及“對台灣威脅”等四大部分,其內容涵蓋大陸的建軍目標、兵力規模、部署位置等等。台灣當局在抱告中大肆炒作大陸軍力,甚至借用個別媒體的失實報道,主要目的還是宣揚“中國軍事威脅論”,以轉移公衆對當局貪腐無能的關注,爲其大規模軍購尋求借口。

  爲幫助讀者認識台灣當局“以武拒統”的企圖,《現代軍事》雜志2008年第二期特對該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以下介紹。

  報告中關于台軍對解放軍海軍提升海軍裝備訓練水平的認識的段落中稱,解放軍正在積極整建航母幷有計劃派遣作戰艦艇在台灣東部海域熟悉戰場環境:

  該報告稱,解放軍海軍當前有北、中、南三大艦隊,各式艦船100餘艘、各式戰機700餘架,共約2萬餘人。其中較爲先進的“旅洲”(051C型)、“旅洋”(052B型)級導彈驅逐艦和“江凱”級(054型)導彈護衛艦,以及“商”級(093型)、“晋”級(094型)、“宋”級(039型)和K級(“基洛”級)潜艇大多編入東海及南海艦隊,意圖在海上對台形成南北鉗制態勢。據台灣媒體報道,2007年11月解放軍在大陸東南沿海及台灣東部海域舉行的歲末海空軍聯合演習,出動了解放軍三大艦隊之東海、南海艦隊,明顯呈現出“南北齊動”的特征,具有“包夾威懾台灣”之意。

  報告聲稱,解放軍積極整建航母幷有計劃派遣作戰艦艇在台灣東部海域熟悉戰場環境,已“嚴重威脅”台灣的“國防”安全。報告中還提到,根據2007年8月份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中國大陸已正式啓動航空母艦建造工程(解放軍稱之爲特種大型軍用船舶)。

  報告引述《漢和》的報道聲稱,中國在2006年向俄羅斯購買了4套“蘇-33”艦載戰鬥機使用的尾鈎,用于測試。報道還煞有介事地指出,中國軍方正在確認生産航母系統的廠商,這意味著航母的總體設計、基礎供電、發電機組的設計工作已經完成。

  台“國防部”認爲,隨著海軍新型艦艇的陸續服役和改裝,解放軍已有能力在第一島鏈附近海域遂行作戰。第一島鏈是指北起日本列島,經琉球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巴拉望群島,南至加里曼丹島等島嶼所組成的鏈條狀島嶼群。其中,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島是整個第一島鏈封鎖體系的核心。由于受傳統軍事戰略的影響,解放軍海軍一直奉行“近海防衛”戰略,但是隨著世界軍事格局的變化,解放軍逐漸意識到必須具備控制“沿海岸綫500海里內的絕對制海權”的能力,才能保證國家安全。

  報告稱,2007年4、5月之間,解放軍海軍兩度從東海穿過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經由台灣東方海域進入太平洋到達南海:第一次是在4月28日,大陸海軍北海艦隊兩艘導彈驅逐艦、兩艘護衛艦和一艘補給艦從青島基地出發,到達上海外海後,驅逐艦和補給艦向東行駛,經沖繩海域進入西太平洋,然後轉向台灣,通過巴士海峽,到西沙群島與直接從上海外海南下的護衛艦會合。艦隊于5月11日一起返回青島港;第二次是在5月18日,北海艦隊的四艘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由青島出發,經由相同路綫到達海南島基地後,于5月27日返回青島,“宋”級柴油動力潜艇幾乎在同一期間內,也數度通過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

  日本前杏林大學教授、中國軍事評論家平松茂雄分析稱,“中國海軍軍艦主要是在東海活動,組成艦隊反複從沖繩進入太平洋乃史無前例。”

  爲應對大陸海軍作戰能力的發展,台軍也在其最新的“五年兵力整建計劃”中提出建立聯合制海戰力的目標。

  目前台軍4艘“基隆”艦(美制“基德”艦)已經部署完畢,擴大了台軍制海作戰的戰略縱深和作戰半徑。台軍還計劃自2008年起爲兩艘荷蘭制造的“劍龍”級潜艇(SS-793“海龍”號和SS-794“海虎”號)尋購潜射型“魚叉”導彈,形成境外遠程對海打擊能力,以建立三維空間聯合制海作戰能力。

  另外,台海軍還積極推動采購8艘潜艇,再加上2007年9月13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出售給台灣的12架P-3C反潜機,從而建立起較强的水面及水下聯合截擊作戰能力。(來源:《現代軍事》雜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