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走進神秘水上轟炸靶場 體驗海軍航空兵生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3 11:20:23  


水上警戒。(資料圖)
  ●他們是海軍航空兵中的水兵

  ●他們是和平年代硝烟的見證者

  ●他們堅守著全軍唯一的內陸水上轟炸靶場——

  初秋的江南某機場,一架架携帶實彈的新型轟炸機淩空出擊,緊急機動至某水上靶場突擊“敵島”。“攻擊!”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枚枚航空炸彈如離弦之箭穿破濃濃雲霧,砸到“敵島”上。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傳來,頓時,湖面顫抖,水柱沖天。戰機剛掠過投彈區,便收到地面指揮人員反饋的信息:准確擊中目標!

  這次複雜氣象條件下低空密集轟炸訓練任務的圓滿完成,標志著某飛行部隊精確打擊能力又攀新高!而其背後,却是一代代42年如一日在靶場默默奉獻的官兵。近日,我們走進了位于某地的東海艦隊航空兵某場站水上轟炸靶場。

  靶場就是航空兵的“磨刀石”

  水上靶場位于水鄉深處,水域面積800多平方公里,靶場就在湖中心的一個無名島上。從1965年組建以來,一代又一代的靶場官兵長年與湖水相伴,同靶標相處,先後保障了三代10餘種機型的戰機的轟炸、投彈、布雷等訓練任務,爲航空兵部隊戰鬥力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

  現任場長吳鶴群向我們介紹,水上靶場主要擔負轟炸靶標的維護、管理、警戒以及爲飛機導航、靶場的氣候測量、彈坑的平整等任務,確保飛行訓練順利進行。靶場官兵中有觀測、汽艇駕駛、報務、氣象、電台五個專業,就像一個“小飛行場站”。靶場在平時的轟炸保障過程中,各類人員必須提前到位,其中對空電台必須提前1小時開機,隨時准備接收飛行員發出的信號;觀測班提前2個小時到達觀測哨位;汽艇班提前3個小時出艇巡邏警戒,清理靶標周圍3000米以內水域的漁船,清理幹淨以後利用移動電台向指揮所報告;轟炸完畢後,由觀測人員將轟炸成績報告給飛行員。

  這天剛好有空彈實投任務;我們登上警戒汽艇,隨同警衛人員去湖上執行警戒任務。站在高速開進的汽艇上放眼望去,湖面上烟波浩渺,天水相連。指導員李中明說:“沒來過靶場的人,也許會被靶場的神秘所吸引,認爲湖上的生活一定很浪漫,藍天、白雲、碧浪、飛鳥。可靶場的真實生活却遠不是那麽回事。”

  冬冷夏熱是水上靶場典型的氣候特征。炎熱的夏天對靶場官兵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湖上巡邏警戒,汽艇班的戰士要經受住頭上太陽曬、脚下水汽蒸的煎熬。湖面的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巡邏艇內的溫度則高達60攝氏度,人坐在艇里,不一會就渾身濕透,衣服跟洗過的一樣。而每次保障飛行任務,官兵們在艇里一呆就是6、7個小時。靶場的岸上觀測哨比較簡陋,加上湖上的蚊子個大性猛,觀測班的戰士在觀測計算完一組數據後,手上腿上全是被蚊蟲叮咬的包。

  汽艇班士官劉力說,前年初冬的一個上午,部隊接到緊急任務,要將幾天前飛機投放的水雷訓練彈打撈上來。雖然有專業的打撈船,但是仍然需要人潜下去把訓練彈周圍的淤泥挖掉,幷將繩索套在訓練彈上。汽艇班5個戰士輪流下水,劉力是汽艇班水性最好的,于是主動承擔了潜水套繩的重任。剛剛清理過淤泥,湖水相當混濁,幾次潜下去又浮上來,鼻子、嘴巴、眼睛、耳朵里全是泥巴,加上天冷水寒,凍得大家直打顫。但是誰也顧不了那麽多,簡單沖洗一下就又跳入了水中。等水雷全部打撈上來的時候,全班戰士都累得筋疲力竭,凍得說不出話來了。第二天,全班人員都病倒了,鹽水挂了一個星期。

  空中力量的戰場支配力主要通過對地攻擊來實現,而靶場就是錘煉航空兵部隊對地攻擊能力的“磨刀石”,每一次保障任務,都是戰爭的“彩排”。

  水上靶場在夜間轟炸科目保障過程中,汽艇班要在轟炸前一個小時提前上島,將靶標上的煤油桶點著,這叫“點燈”。正常情况下,點燃油桶一次可以保障夜間轟炸5個小時。2003年初春的一個下午,靶場接到“子夜轟炸”科目保障任務後,立即進場准備。當一切准備就緒後,靶場上空天氣開始陰沉下來,由于沒有接到撤消或者行動順延的通知,汽艇班的官兵一直堅守在警戒區域待命,1個小時、2個小時……直到4個小時過去了,當大家都以爲飛行已取消時,却接到“飛行順延,飛機40分鐘後到達靶標實施轟炸”的命令。這時,油桶中的油馬上就要燒完了,情急之下,時任指導員吳新平帶領汽艇班的戰士們,摸黑爬到靶標上給“導航燈”續油。官兵們脫下身上的棉衣,浸濕後把“燈”蓋滅,待“燈”熄滅後重新加上油,再把“燈”點著。初春的深夜,氣溫只有零下4攝氏度,寒風襲來,官兵們凍得直打哆嗦,但是爲了不耽誤飛行,他們咬緊牙關,在一只手電筒微弱燈光的照射下緊張而有序地完成了“續油”任務。20分鐘後,看到戰機飛臨靶場上空,准確命中目標,大家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