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國際先驅導報:中國戰艦訪日拂起曆史塵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8 13:44:09  


2007年11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抵達日本東京,開始對日本進行首次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歷史上首次訪問日本。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1月28日電/不知日本民衆如何看待“深圳”號的到訪,但拂去曆史的塵埃,中國軍艦訪日却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稱,應日本海上自衛隊邀請,中國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舷號167)11月21日上午從廣東湛江港啓程,將于11月28日至12月1日對日本展開友好訪問,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首次訪問日本。看到這條消息,不禁浮想聯翩,而首先在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就是春帆樓。

  春帆樓與大清耻辱

  前年冬天我到日本的北九州,曾經專門到下關的春帆樓。下關也就是馬關,中國人都熟悉這個地名。馬關條約就是在春帆樓簽署的。大清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清廷于1895年2月派李鴻章爲全權大臣,赴日議和。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在馬關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內容包括《講和條約》11款,《另約》3款,《議訂專條》3款,以及《停戰展期專條》2款。

  春帆樓是下關當地著名的日本料理店,環境清幽。我們一行(有幾位台灣朋友)到那里時已是下午,料理店沒有營業,不過二樓的馬關條約紀念室是開放的。一般的福岡或北九州旅游指南上幷不介紹這個地方。大概今天的日本人也覺得,雖然應該保留曆史的痕迹,但沒必要將之作爲“名勝”廣爲宣傳。畢竟,那是一個不平等條約簽署的地方。日本以其對大清的戰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日本能成爲亞洲第一個現代化國家,與此是分不開的。

  下關是一個小城市,和日本其他的小城市一樣,整潔有序,街道上行人不多。在春帆樓參觀,心情是沉重的。這個寧靜的港口城市,如果沒有春帆樓,人們或許不可能將之與當年大清的耻辱聯想起來。

  曆史沒有給中國這個機會

  近代以來的中日國力對比,從19世紀後期開始直到1972年中日關系正常化,一直是日强中弱,反映在海軍實力上也是如此。李鴻章赴日乘坐的已經不是大清的海軍艦艇,而是德國商船。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在海上占盡優勢,中國海軍當時幾乎沒有和日本海軍有過真正的交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根據當時盟軍總司令部的規劃,中國應派一個陸軍師的部隊,作爲中國占領軍駐日。但由于內戰,這支軍隊最後沒有選擇東渡日本,而是奉命參加內戰,後被解放軍殲滅。如果當時中國占領軍駐日,中國海軍艦艇也會相應地出現在日本海域。但是曆史沒有給中國這個機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同盟國方面决定將日本海陸空三軍裝備就地徹底銷毀,只留少部分作爲運輸之用。1947年初,盟軍總部决定將尚可用的艦船交給中、美、英、蘇四家均分,作爲日本戰敗後對同盟國象征性的賠償。中國獲得34艘軍艦,包括驅逐艦、護航艦、巡防艦、掃雷艇及各型運輸艦,總噸位35000噸。日本的賠償軍艦共分4批,在當年7月至10月駛往中國上海。

  第一批日本軍艦到達上海外灘時,伫立守候多時的萬千中國民衆夾江歡呼,喜極而泣,萬人空巷,一吐多年來受日軍淩辱之氣。這34艘日本賠償軍艦,是中國軍民八年浴血抗戰獲得的來自日本的唯一戰爭賠償。而這一段曆史,國人多數或許幷不知曉。

  中日軍事互信的一小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但與日本無法建立正常的關系。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簽署了舊金山合約。由于日本受和平憲法的約束,而且也沒有真正的海軍,因此日本和台灣沒有實質的海軍交流。1972年中日關系實現了正常化,但兩國之間的軍事交流,直到今年8月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訪問日本,雙方才正式確定了具體交流項目,包括這次中國軍艦訪日。

  政治關系决定了雙邊關系的其他部分,特別是大國之間更是如此。中日政治關系在安倍內閣成立之後迅速改善,這是中日軍事交流的前提,也是“深圳”號出現在日本港口的前提。

  上述曆史風雲,包括李鴻章在春帆樓簽署《馬關條約》、中國本應却最終沒有參與對日占領、中國從日本得到的唯一賠償是34艘軍艦、中日關系正常化以來一直沒有海軍艦艇互訪,凡此種種,都反映了中日關系的複雜性。

  今天,“深圳號”訪問日本,是中日軍事互信的一小步,但却是很重要的一步。我不知道日本民衆將如何看待這一事件,但拂去曆史的塵埃,面對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艦首訪日本,却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

  中國應走出悲情曆史

  從甲午戰爭以來,東亞首次出現了中日兩强幷列的局面。盡管中國的GDP與日本尚有相當差距(以美元計大約是日本的一半),但是中國的國土面積、人口規模和生産、消費潜力均優于日本。日本人口只有一億多且呈負增長,國內的發展已經飽和,相比之下,中國的發展前景顯然更佳。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相對也較日本有優勢。今天的日本人正在逐漸明白和接受這一現實,因爲日本不可能阻擋中國的複興,與其做擋車的螳臂,不如順應這一趨勢,以獲得日本最大的利益。

  日本的軍事科技與軍工生産能力均居世界領先地位,但其還沒有國防軍而只有自衛隊。美日軍事同盟一方面爲日本提供了核保護傘,同時美國也以此制約著日本成爲一個軍事强國。日本在二戰後獲得的成功,證明只有在和平的全球化時代,大和民族才能真正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發動戰爭是絕對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的。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既然曆史沒有給中國報複和懲罰日本、從日本獲得戰爭賠償的機會,就只能告別悲情的曆史,不再沉湎于曆史的傷痛之中。一個現代化的、和平發展的日本,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外部條件之一。中國不可能再與日本交戰。盡管很多中國人還不能心平氣和地對待日本,但是中國領導人表現出來的高瞻遠矚的視野與魄力,必將能制約日本的精英階層。告別了小泉時代的日本,正在形成重新打開對華關系的共識,于是才有了“深圳”號的這次出訪。

  然而,就海軍來看中日關系,我們也不能忘了“第三者”——美國海軍。此文寫作之時,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沒有在香港停泊,而是滿載8000官兵返回了日本的橫須賀港。在中日海軍之間,這個龐然大物的身影注定無法忽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