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逐漸放弃不結盟政策 亞洲版北約呼之欲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6 14:32:32  


印度德里級導彈驅逐艦發射導彈。(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9月6日電/9月4日,印度和美國、日本等五國舉行了“馬拉巴爾07”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據稱,這次聯合軍演是美印日澳日前發起的“四方倡議”的延伸。然而,這只是印度近期一系列舉動中的一個。 

  有分析人士稱,印度正在漸漸地拋弃其“不結盟”政策,正通過軍事聯盟的方式達到其成爲地區大國的目的。 

  科技日報報道,印度與中國都是發展中大國,具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明。目前,兩國經濟都在蓬勃發展之中,由于兩國有很多方面非常相似,實現良性競爭是符合兩國利益的。雖然同爲發展中國家,但印度除了作爲“不結盟”運動的領導人之外,對中國毫無心理優勢可言。所以,對于印度,中國到底是相安無事的鄰居還是虎視眈眈的威脅,似乎長久以來一直盤踞在印度决策層的腦海當中,揮之不去。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迅猛發展讓印度越來越感到自身的卑微,而正是這樣一種自卑感,促使了印度在更多方面和中國進行比較。不過,在某些方面印度與中國相比還是具有優勢的,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印度在國際上有一種“左右逢源”的優勢。 

  事實上,近些年來,印度的實力的確有了長足的進步。正因爲如此,印度希望自己的影響力能够走出南亞地區,成爲具有更廣泛地域影響力的國家。這樣一種心理實際上是一個准大國在向大國的進步過程中産生的正常心理。然而,當印度的領導人將他們的目光放到世界上的時候,才發現事情遠遠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簡單。 

  曆史上的印度有很深遠的文化影響力,但是從來都缺乏政治影響力,可以說在這方面經驗匱乏。于是,當印度人准備走向世界的時候,他們發現不知道如何能够獲得國際權力,增强國際影響力。最典型的教訓就是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和核試驗事件:當躊躇滿志的印度人帶著自己的産品和優惠政策來到東盟地區的時候,突然發現這里是亞洲四小龍和中國大陸的天下,他們的産品缺乏競爭力,他們的市場缺乏誘惑力。

  顯然,在市場開放和政治經濟制度改革上慢了一拍的印度,失去了利用經濟打開局面的最佳時機;核試驗是另外一次失敗的嘗試,印度在學習中國,中國擁有了核武器之後國際地位迅速提升,但是當印度宣布進行了核試驗的時候,他們却發現其他國家幷沒有表現出對他們的尊敬,相反却受到了譴責和詰問,使得自己更加的孤立和邊緣化———依靠自身的實力單幹,明顯吃力不討好。 

  印度在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局勢的時候顯然力不從心,于是亟須一個能够提供幫助的朋友,美國無疑是最佳人選。但事實上,印度人對美國人幷不完全放心,印度人和美國人存在著利益上的沖突,同時印度人也不喜歡美國人主導一切的作風,因爲印度也是一個希望具有主導權的國家。 

  然而,印度人却發現,相對于日本,自己是一個有分量的角色。不僅因爲印度自身的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因爲日本實在是難當大任,尤其是在政治上“爛泥扶不上墻”,美國亟須一個在政治上具有分量的盟友。正因爲如此,印度能够獲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印度的戰略是從准大國上升爲大國,這需要更多的話語權,更多的表現機會。而當印度和日本在戰略優勢上形成了互補之後,這樣一個聯盟就有了存在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這樣一個聯盟又因爲和美國的關系而分量大增,印度完全可以通過“攀附權貴”的手段獲得參與國際體系主導的機會,達到自身的戰略目的。 

  正因爲如此,印度希望能够通過參加這樣一個聯盟的機會,獲得更多地在國際上說話的機會,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力,這一點是和印度的國際戰略利益相符的。“亞洲北約”正是印度人所提出來的,它也正是印度的目的和契機所在。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面對“亞洲北約”呼之欲出、咄咄逼人的態勢時,還應該冷靜地看到,由于其成員國之間各有所圖,在各自的利益上有著不同的訴求點。一旦面臨利益沖突的時候,必將延緩其發展進程,甚至促使其從內部分裂。“亞洲北約”能否最終形成還有待各成員國之間進一步磋商和協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