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俄羅斯頻展實力 重振雄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1 10:13:28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俄羅斯正以龐大的石油與天然氣收入為後盾,積極加強武裝力量,重振雄風,循陸海空三路向外投射國力。今年四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情咨文中表示,俄已着手落實二○○七至二○一五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其中大部分開支應用於批量採購新型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 

  二○○七至二○一五年間,俄羅斯將拿出近一千六百七十億美元用於購買武器裝備,完成武器裝備的現代化計劃。此後俄羅斯的一系列舉動,也充分展示了它的強軍計劃在一步步有條不紊地進行。太平洋、地中海、中亞和北極都成為俄國軍力展示的舞臺。 

  俄國展示軍力的動作一波接一波,讓人印象深刻,無法忽視。俄羅斯總統普京十一日首次視察聖彼得堡以北五十公里處的一座新建雷達預警站時表示,俄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即將升級,這座雷達站是一項大型建設計劃的第一個環節。在普京進行此次視察之際,俄羅斯和美國關係緊張,因為華盛頓計劃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強烈反對這一計劃,指導彈防禦系統裝備有可能用來對付俄羅斯的導彈。 

  社評說,本月八日,一架俄國戰略轟炸機飛越太平洋,距離關島美軍基地僅幾百公里,駕駛員還和升空攔截的美軍戰機飛行員交換笑容。這類戰略轟炸機非必要的長程飛行任務,在幾年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因為軍方根本沒經費。 

  如今俄國經濟起飛,轟炸機也動起來了。莫斯科的軍事專家高爾茨表示:“俄羅斯在不失時機地顯示其實力已再度壯大,其中包括軍事實力。這是給兩種觀衆——國內觀衆和世界各國觀衆看的。”俄羅斯轟炸機的遠程飛行,使人聯想起七月俄羅斯與英國發生爭執時,俄羅斯向蘇格蘭和挪威附近派遣轟炸機的事件。 

  俄羅斯不只希望全世界在天空中注意到它的存在。本月二日,俄羅斯北極科考隊在北極點四千多米深的海底揷上一面俄羅斯國旗,以戲劇性的方式表明礦產豐富的北冰洋底是俄羅斯大陸架的延伸。第二天,俄羅斯海軍參謀長建議,俄羅斯海軍應在地中海全天候部署,這還是蘇聯時代以來首次有人提出這樣的建議。二十日,俄海軍宣佈“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已經正式恢復戰備値勤,標誌着俄加快重返地中海的步伐。 

  社評表示,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及中亞四國領導人聯袂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在中亞所展開的空前規模的軍事演習。也讓西方國家疑懼,普京是否有意把聲勢日益強大的上海合作組織,變成第二個華沙公約組織。美國並未受邀以觀察員身份參觀這次演習,因此只能在遠方乾着急。普京樂於讓西方國家把上海合作組織視為一個抗衡西方的組織,因為普京深信,靠上合組織國家所掌控的資源,就足以和西方抗衡。 

  儘管中、俄領導人都一再強調上合組織及其軍演都並非針對第三方,但俄羅斯多家親政府報紙卻走調地稱上合組織是“抗北約聯盟”與“華沙公約組織第二”,折射出許多俄人的心態。在十六日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中,普京稱讚上合組織影響日大,成為維護中亞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因素;他接着以不點名的方式批判美國,宣稱“我們深信任何試圖自行解決全球和區域問題的作法都是毫無用處的”。 

  過去十六年來,美國挾其傲視全球的經濟實力,在國際舞臺大肆擴張軍事與外交力量,同時期的俄羅斯則萎靡不振。普京主政下的俄國再度抬頭,俄羅斯民心振奮。高爾茨表示:“對克里姆林宮而言,至少在某一個領域足以與美國抗衡非常重要。克里姆林宮意欲展現這方面的實力。”部分人士認為,重振信心,並積極整軍經武的俄羅斯可能構成威脅。 

  格魯吉亞共和國最近指控俄國戰機向其領土發射一枚導彈;前俄國特務利特維年科去年底在倫敦疑似遭人毒死一案已演變為英、俄兩國的外交事件。俄政論家拉蒂莉娜則認為,各國不必對俄國宣揚實力大驚小怪。她說:“我們僅以轟炸機、北極海床揷旗之類的方式展現國力,並未意圖掀起戰端,這點値得慶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