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三黨的輿論和政治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6 05:22:53  


  中評社溫哥華5月25日電/ 儘管美國的政治制度具有明顯的黨派色彩,但民眾對政黨一直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美國人對政黨領袖對政府事務指手劃腳感到不快。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相當多的美國選民認為政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此,在公職競選中應當儘量減少黨派色彩。

  據VOA News報道,通常,美國政黨在運作中不會得到本黨選民的熱情支援,而且越來越多的選民並不重視自己黨派立場,“分散選票”的比例很高。所謂“分散選票”,就是選民在同一次選舉中把票投給屬於不同政黨的候選人,比如說,投票支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同時把選票投給民主黨的國會眾議院候選人。

  *第三黨很難持久*

  雖然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佔據主導地位,但美國實際上是多黨制政體。在美國,小政黨通常被稱為“第三黨”,有時會在美國的政治舞臺上露面,但第三黨候選人很少會在競選中取勝。儘管如此,小政黨往往能提出一些被民主、共和兩大政黨忽略的問題,從而引起選民的注意。不過,一旦兩大政黨對有關問題加以關注,第三黨的聲音便很難聽到了。因此,在競選過程中,第三黨和無黨派人士常常是曇花一現。

  第三黨或無黨派人士參加競選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明明知道自己沒有獲勝的希望,只是通過競選來宣揚自己的主張,把兩大政黨忽視或有意回避的問題擺在民眾面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無所顧忌,在辯論中直指問題的要害,常常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第三黨往往在一次選舉中出盡風頭,隨後便銷聲匿跡或被主要政黨吸收。自從19世紀50年代以來,只有共和黨在嶄露頭角後取得主要政黨的地位。當時,美國面臨著是否廢除奴隸制的緊迫問題,從而為新政黨提供了發展壯大的機遇和基礎。

  *有時決定誰輸贏*

  儘管第三黨的候選人很難獲勝,但有時會對選舉結果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在1912年的總統大選中,西奧多.羅斯福作為第三黨候選人,分散了通常屬於共和黨的選票,結果民主黨候選人伍德羅.威爾遜在沒有獲得半數以上選票的情況下入主白宮。1992年,第三黨總統候選人羅斯.佩羅拿走了一些原本應當屬於共和黨的選票,最終導致競選連任的共和黨候選人喬治.布希落選。因此,共和黨和民主黨對第三黨候選人都不敢掉以輕心。民意調查結果曾經顯示,大部份美國人支援成立第三黨。專家認為,第三黨是美國政治體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