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海峽導彈戰雜談、台軍導彈實力簡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1 09:40:52  


臺灣自行研製的雄風II型反艦導彈。

  “青蜂計劃”研製並生產出了部分導彈,但品質不過關,不具備實戰能力,其120千米的最大射程也夠不著大陸。“天馬計劃”導彈射程夠大,但超越了美國宣導的“防導彈擴散條約”限制,1982年6月被美勒令停止。90年代中期,又制定了“天戟計劃”,目標是研製能打到大陸縱深地區的地地導彈,其成果是280千米“天弓”2B地地導彈。此後又制定了“逖靖計劃”,目標是研製射程1 000~2 000千米的彈道導彈。 

  因此,90年代中期台海危機後,關於臺灣重新發展遠端導彈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包括原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導彈打上海、香港說”。在此思想指導下,陳水扁當局一改過去對導彈發展計劃守口如瓶的一貫說法,轉而主動通過各種管道模模糊糊地透露有關資訊。這些話當然是給大陸聽的,是冷戰時代美蘇“相互確保摧毀”威懾戰略的翻版。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兩件事,一是2004年9月25日“行政院長”游錫堃“你打100發,我打50發”的“恐怖平衡說”等;二是2005年5月2日台“國防部長”李傑在台“立法院”透露的驚天秘密:臺灣正在發展“戰略型反制武器”!他還強調說,是“戰略的、遠端”的導彈。 

  2001年底,美國蘭德公司的《臺灣外交與國防政策:面向決定性因素》報告披露,臺灣正進行兩大導彈計劃。第一個是“雄升計劃”,以現有“雄風”2導彈為基礎,發展陸攻型巡航導彈。另一種是“逖靖計劃”,旨在研發射程1 000千米的彈道導彈! 

  有意思的是,期間連臺灣一些軍方學者在提及臺灣的彈道導彈發展計畫時,都不約而同地採取了不肯定也不否定,迷迷糊糊給人以肯定感覺的口氣。 

  臺灣媒體不時報導,台軍方揭秘說在五六十年代,美軍曾在包括金門在內的臺灣地區部署針對大陸的核武器!此舉似在隱喻美國未來還會冒著自身遭受核報復的危險,給臺灣提供核保護傘?或是隱喻臺灣當局沒有徹底放棄核念頭? 

  到2005年7月,蓋子的一角終於揭開了:台軍方透露,台軍已於6月底在臺灣本島南部屏東基地完成射程可達1000千米(一說500千米)的“雄風”2E的定型試驗,即將開始生產並裝備部隊。該彈長6.25米,彈徑0.5米,有效射程500~1 000千米。8月中旬,台媒體披露,台軍已建立巡航導彈中隊,未來將建立三個中隊,每個中隊裝備18~24枚巡航導彈。儘管台“國防部”發言人隨即予以否認,但筆者倒是寧願相信該媒體的說法。因為從軍事經驗講,新裝備部隊一定是建立在裝備到位之前,先進行必要的學術、技術、訓練等準備,才有新裝備列裝。 

  那麼,在美國力主的國際防導彈擴散機制下,台軍如何能發展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自身保密。做實飛試驗時,巡航導彈不遠飛,在近處繞圈子;彈道導彈則打著發展探空火箭和自主衛星運載火箭名義進行。二是美國睜一眼,閉一眼。美國防部2005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就指出:目前臺灣正在繼續努力獲取嚇阻大陸進攻的能力。既知如此,美國人為什麼不出手阻止。個中道理,不言自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