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新老技術結合“擊落”美隱形戰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4 14:51:49  


俄羅斯“山毛櫸”-M1-2地空導彈系統。(資料圖)
  4月9日,在俄羅斯阿斯特拉罕草原的上空,一陣呼嘯,數枚“山毛櫸”地空導彈騰空而起,稍後不久,俄羅斯空軍防空兵烏拉爾集團軍內部傳來消息:一架美國的“F-117”隱形戰機被成功擊落了。

  俄軍演習 針對美隱形飛機 

  這一幕出現在俄羅斯日前進行的一場專門針對美國先進隱形戰鬥機的演習中。據俄羅斯媒體11日報導,4月9日至12日,俄羅斯軍方在阿斯特拉罕草原舉行了這次演習,重點針對美軍的隱形轟炸機和作戰飛機。 

  演習中,擔任靶彈的是俄羅斯的“笛子”導彈,該靶彈的尺寸與美軍的“隱型”戰鬥機F-117和F-22相當,而該靶彈的雷達反射面所使用的材料則和美國的F-117戰鬥機、B-2轟炸機使用的材料相似。靶彈升空後,隨即被“山毛櫸”導彈鎖定並擊落。 

  據報導,北高加索軍區和空軍防空兵集團軍共有8千多人參加了這次演習。俄軍隨後還進行了“空中火力打擊”演習,演習由俄空軍總司令米哈伊洛夫大將指揮。演習中大規模演練了S-300和“山毛櫸”地空導彈。 

  科索沃戰爭 讓俄羅斯有了信心 

  1989年12月21日,F-117A隱形轟炸機在夜幕的掩護下向巴拿馬的目標投擲了2枚鐳射制導炸彈,以沖天的烈焰向世人宣告隱形時代的到來。從那時起,美蘇(俄)之間隱形與反隱形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 

  但由於蘇聯解體後,經濟衰退,俄羅斯的反隱形技術發展曾一度陷於停頓。曾經令西方飛行員膽寒的紅色天網支離破碎,形同虛設。而老對手美國卻加快了裝備隱形戰機的步伐,新一代的B-2、F-22、JSF相繼研製裝備,給俄羅斯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各種資訊表明,隨著經濟的恢復,俄羅斯憑藉強大的科研實力,正在加緊發展新的反隱形技術和裝備,以對抗來自美國的壓力。 

  說到反隱形作戰,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恐怕最為人所稱道。在這次一面倒的戰爭中,南聯盟在1999年3月28日擊落了曾經在海灣戰爭中大出風頭的F-117A隱形戰鬥轟炸機,顛覆了隱形飛機不可戰勝的神話。儘管對這一戰例有各種各樣的揣測,但所有人都無法不正視“維拉”(Vera)系統的存在,很多人認為隱形的F-117A正是被“維拉”系統發現而折翅巴爾幹的。 

  這種產自捷克的無源雷達恰恰是應蘇聯的要求開發的,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已經發展了3代。這些雷達成為俄羅斯對抗隱形飛機的強大基礎。

  俄羅斯三招 要破美軍神話 

  而這次專門針對美軍先進隱形作戰飛機的演習表明,俄羅斯不僅要通過製造先進核潛艇,在海上與美國進行爭奪,還要在美軍最得意的隱形技術上捅出個洞。為了對付美軍目前最得意的F-22隱形戰機,俄羅斯將大力發展三板斧。 

  一是新老技術結合。 

  由於隱形戰機研製的背景是對抗以釐米波為主的防空雷達,因此,將雷達的掃描波段向米波段和毫米波段,甚至紅外波段和鐳射方面擴展,都將具有一定的反隱形能力。 

  俄羅斯在老式的米波雷達和最新的毫米波雷達搭配對抗隱形戰機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老式的米波遠端警戒雷達雖然不能精確定位入侵目標,但可以指出隱形戰機的大致位置,此時防空部隊通過計算確定截擊區域並發射防空導彈攔截目標,而這種防空導彈除了原有的導引頭外還配備了先進的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當導彈到達預定攔截空域後,毫米波導引頭開機掃描目標並實施攻擊。這種新老結合的辦法充分發揮了兩種雷達的特性,既擴展了防空區域,也達到了攔截隱形戰機的目的。 

  二是發展天空、太空雷達。 

  隱形戰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戰機不被發現和攔截,達到隱蔽進攻的目的,隱形重點多放在鼻錐方向正負45度範圍內的RCS值,對上方和後方的關注較少。因此,只要設法讓雷達從敵機的上方或者側後方照射,隱形飛機就無所遁形了。俄羅斯計畫發展天空雷達、太空雷達,面對從天而降的監控,任何隱身戰機都將現出原形。 

  三是發展被動探測系統。 

  捷克的“維拉”(Vera)雷達實際上就是一種新型被動探測系統,他本身不發射電磁波,而依靠晝夜不停工作的電視臺、電臺甚至是手機在近地空間傳輸的電磁波,通過區分和處理隱形目標對這些電磁波信號的擾動,探測和跟蹤隱身目標。雖然維拉是由捷克研製生產的,但考慮到其研發的蘇聯背景,而且蘇聯也購買了數套系統,可以認為俄羅斯已經掌握了相關技術,並已經裝備部隊。(來源:《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