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澳洲國慶日四名華人獲OAM勛銜
http://www.CRNTT.com   2018-01-27 09:38:54


 
  陳振發:服務西澳中華會館四十載

  柏斯市中心Northbridge矗立著一座兩層小洋樓,上書簡潔的“中華會館'四字,背後卻是超過百年的歷史滄桑。身為中華會館元老會主席的陳振發(Chin Huat Tan)醫生,見證了西澳華人社區過去4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父母來自中國、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的陳振發,1968年只來澳成為西澳大學(UWA)的醫學生。在Glendalough行醫的他,數十年如一日地享受治病救人的滿足感,每天都盼望著新一日的工作。1980年,希望為當地多做貢獻的他成為了中華會館的一員。

  從籌辦中華新年文化節到組織社工為孤寡長者打掃房屋,陳振發從這些基層服務做起,到後來的為會館購置用地、赴華出席文化或醫學交流活動等,他曾任中華會館副會長(1982-1983)、過渡臨時會長(2008-2009)、元老會主席(1992至今),並獲頒終身會員(2010)。陳振發一點一滴的付出拉近了華人與當地社會、中國與澳洲的距離。

  不過,在接受採訪時,陳振發表示“這是華人社區的榮譽,是對華人社區的認可”。問他覺得自己取得了什麼成績,他也只是輕描淡寫“搞了個舞會”、“為會館買了塊地”。但翻看中華會館刊物《中華之聲》,他發起了會館首個大型活動“中國新年舞會”,還成功向政府申請社工撥款、組織過大型賑災籌款、促進西澳中華總商會成立、推動當地華文教育等。曾是運動健將的他與其他族裔共辦籃球賽。即使是“買地”二字,也花了他好幾年時間四處奔波的結果。

  王興光:行善不分國界種族

  華裔王興光(Christopher Wang),做善向來是以全世界為目標和對象。作為華人,王興光也也曾遭受不少白眼。王興光回憶:“小的時候墨爾本中國人少,被看不起,被人取難聽的花名,亦遭各種各樣的迫害,如果我在街上如果留意到有麻煩,我便走開,不跟他們爭拗。”

  王興光於1963年入讀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經濟及會計學系,當年全系只有400人,盡是精英。畢業後繼承父業,20年後自立門戶,創辦CWI International從事紡織品貿易至今。王於1972首次踏足中國,代表澳洲參加廣交會。

  王一直堅守這個信念,希望照顧社會,於是在朋友介紹下加入扶輪社,在本地及國際間籌辦人道服務項目,為有需要及貧窮人士提供醫療、膳食等,並成為墨爾本扶輪社首位華裔主席。

  現年屆73歲的王興光,仍堅持每日上班,參加社會活動。他表示,獲授OAM是光榮,許多傑出的澳洲人都應該得到此榮譽,身為在澳出生的華人,他感到自豪,必須回饋社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