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前華人“走出去”,如今僑胞“引進來”
http://www.CRNTT.com   2021-04-19 11:32:24


江門五邑華人華僑博物館的木墻上篆刻著百餘年前的海外華人遺詩。(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人民網消息,木墻上篆刻的是一百多年前,飄洋過海前往西方務工的華人在大洋彼岸留下的華文遺詩。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裡,無數黑白老照片和塑像訴說著昔日故事,那段歷史仿佛就在眼前。

  這是一段滿是血淚的歷史。“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所謂的‘淘金熱’讓不少華人從江門出發離開故里,卻沒想到,自己其實是被當做‘豬仔’、作為廉價勞力‘賣’到國外。”講解員說。彼時,華人到了海外才發現,自己不僅沒有資格淘金,還要在做苦力修鐵路後被收上一筆“人頭稅”。不少人辛辛苦苦幹了活,最後卻一分錢也存不下來。難怪木墻上的詩字字泣血:若吃得上飯、穿得上衣,勸我同胞,萬萬莫漂洋。

  江門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據統計,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超400萬人,遍布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收藏的華僑實物多達4萬多件(套)。這些珍貴文物從多個方面反映了華人艱難而輝煌的創業史,以及豐富深厚的江門華僑文化。

  “現在,我們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以前是走出去,現在有很多人反而走回來、走進來。”博物館館長黃志強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