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廣東援非醫生抗疫:海外推廣中國救治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20-04-23 10:29:54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據南方日報報道,因為疫情,援非醫生石永勇的心裡一直緊綳著。去年12月28日,他帶領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抵達加納開展援外工作。那時的他滿懷憧憬,渴望在非洲傳播中醫藥文化,但他怎樣也想不到,會與一場傳染病正面交鋒。

  截至4月20日,加納確診病例數增至1042例,死亡9例,治愈99例。儘管當地採取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但在戰“疫”道路上,加納依然面臨著重重困難。

  石永勇是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麻醉科主任。面對加納疫情,他牽頭製作中英雙語的宣傳海報,提高民眾對疾病的認知度,同時與國內專家聯繫,把中國經驗推廣至加納。

  抗疫困境:早預防難抵“硬件”缺

  防控疫情,加納較早就開始了行動。1月21日,加納衛生部向該國16個省份發送疫情警報信息,並在機場等入境口岸加強監測。

  加納快速建起防控“圍墻”,但狡猾的病毒還是傳入。3月12日,加納出現首例確診患者。此後,確診病例數逐漸攀升。為滿足核酸檢測的需求,當地政府又新增兩家機構作為新冠病毒定點檢測機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後,當地政府公布了確診患者的國籍、來源地以及活動軌跡等。

  儘管加納一再升級防控措施,但依然有些力不從心。石永勇表示:“加納平時就缺醫療資源,疫情暴發後,民眾基本買不到口罩、酒精等,大部分人都沒有戴口罩。”

  此外,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從確診到出院,病人都需接受檢測。雖然加納開展了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但由於檢測機構和專業人員少,導致檢測效率低。“核酸檢測有時甚至四五天才出結果。如果疫情大規模暴發,很可能會出現醫療資源匱乏以及人手、設備不足的局面。”石永勇說。

  情況好轉:從沒有口罩到人手一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