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89歲遠征軍老兵赴緬甸“接戰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05 11:15:54


 

  曾在密支那埋葬戰友承諾一定要帶他們回家

  70多年前,由於前方戰事吃緊,四川不少熱血青年報名投軍,加入中國遠征軍。

  1944年,在成都念高中的鐘華背著家人報名參軍,來到印度汀江,從此投入抗日戰爭。他一 開始分配到遠征軍新一軍38師預備隊,“在預備隊時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收集武器,另一個就是安葬犧牲戰友。”

  從印度到緬甸的路上,鐘華見到了太多戰友犧牲的場景,尤其是從緬甸孟拱到密支那,傷亡戰友猛增。每次大部隊開拔後,鐘華等人就會核實犧牲將士的身份,並負責將其埋葬,“在戰場上,為了防止被敵人認出,遠征軍身上是沒有身份標識的。要核實犧牲者,都是從部隊里找人來一個個辨認。”

  “當時埋葬犧牲的戰友,都是每人一個墓,然後在墓前插上寫好名字、番號和職務的木牌。”鐘華說,墓地絕不能靠近水源,所以戰友們大都埋在密支那城外,遠離街道的乾燥地方,“我不知道埋葬了多少戰友,但我們曾許諾,有朝一日一定要帶他們回家。”

  當年上萬青年出川遠征如今健在老兵不足300人

  “雲南和緬甸,當年的這兩個戰場,埋葬過太多我們的戰友。”鐘華說,他多次去過騰沖、鬆山等地,遙望緬甸。“遠征軍心中,永遠有一幅地圖忘不掉。滇緬路上雖然密林滿布,但我至今記得,哪里曾埋葬了戰友。”

  鐘華說,當年上萬四川有志青年參加遠征軍出國抗戰,如今在川的健在遠征軍老兵只有300餘人了,每次聚會能聚在一起的不到100人。隨著時間流逝,老兵的人數還在不斷減少。

  “這一次迎接遠征軍遺骸回國的行動,無論是對健在的遠征軍老兵,還是犧牲的遠征軍英靈,都是一件特別值得欣慰的事。”鐘華抹了抹眼角的淚水說,如果能在四川建立一個遠征軍的紀念碑,將四川遠征軍兄弟的遺骸埋在家鄉的土地上,那就更好了。

  老兵歸隊·遺憾

  等不到戰友“回家”在蓉91歲老兵抱憾離世

  戰友們的遺骸歸國,牽動著無數健在遠征軍老兵的心。成都遠征軍老兵李治清,就是其中一人。

  上月底,91歲的李治清在病床上獲知347具戰友遺骸將回國安葬的消息後,一直念叨著,等病好了,明年一定要和戰友們重走滇緬路,到施甸看看這些“回家”的戰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